医师报讯(记者 张广有)7月27日,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协联合工作组公布了《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集中撤稿的调查结果和处理情况。经核查,107篇论文中有101篇存在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的问题,107篇论文被撤稿事件共涉及作者521人,其中486人不同程度存在过错。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强调,联合工作组将组织开展督查,督促各涉事作者所在单位严格按照程序给予相关责任人以取消科研项目、晋升职务职称等资格,追回所承担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经费,撤销获得的科技奖励、学术奖励、荣誉称号等处理,并给予党纪、政纪和其他相应处理,处理决定须在所在单位网站公布,确保调查处理落实到位。目前,76篇论文376名涉事作者的所在单位已经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意见,正在抓紧履行相关程序。
依据有关单位对撤稿论文的调查情况,科技部已暂停了21名涉事作者参加的20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的立项程序。自然科学基金会对将撤稿论文作为研究工作基础列入2017年度科学基金申请书中的51个项目采取了终止项目评审的措施。中国工程院暂停了1名涉事作者的院士候选人资格。
此外,7月18日,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期刊评审专家团队经过仔细评估后决定:Tumor Biology由于不再满足Web of Science期刊收录的一贯而严格的标准,该刊自2017年7月起不再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旗下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
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马俊如在接受《医师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生这种集中撤稿的事件,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当下科研管理体系“急功近利追求论文数量”的问题,过分强调以SCI论文为导向,甚至把SCI论文数量作为衡量医生科研水平和职称晋升的主要尺度,无疑是在“逼良为娼”。此外,如果科研工作者没有科研操守,那么科研成果造假将没有底线,因此在严厉处罚相关责任人的同时,我们必须要营造风清气正、科研诚信的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