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通讯员 孙国根)近期,复旦大学和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在抗寨卡病毒(ZIKV)药物研究中获重要进展,他们设计的“多肽类病毒灭活剂”可有效杀灭寨卡病毒,阻止其感染孕鼠及其胎儿,该成果对防治寨卡病毒感染药物的研发有重大意义。(Nat Commun. 7月25日在线版)。
寨卡病毒是一种有包膜、蚊媒传播的病毒,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的恒河猴体内分离得到。截至2017年3月,全球约80多个国家或部落报道了该病毒的感染。该病毒感染人类,通常只引起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结膜炎等症状,但如感染孕妇,可能导致胎儿脑部先天性发育畸形,产生小头症等。目前没有可有效防治寨卡病毒感染的疫苗或药物。
研究者对寨卡病毒E蛋白的序列进行分析和研究,成功地研发出了一种能灭活寨卡病毒的多肽候选药物(Z2)。结果显示,该多肽可与寨卡病毒的表面蛋白结合,扰乱病毒表面稳态,导致病毒表面穿孔,病毒基因组释放,最终使病毒失去感染活性;体外细胞模型及体内动物模型实验结果显示,Z2多肽可较好地抑制寨卡病毒的感染(图2)。
进一步研究发现,Z2多肽具有穿透胎盘屏障的能力,不仅能降低寨卡病毒感染孕鼠血清中的病毒滴度,还能显著降低胎盘和胎儿寨卡病毒的感染率,阻止寨卡病毒的垂直传播。
此外,该多肽灭活剂对孕鼠及胎鼠均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有望发展为可防治寨卡病毒感染的新药物,尤其适用于孕妇等寨卡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