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记者 陈惠 张广有)采信、评信、用信;“红名单”、“白名单”、“黑名单”……继国家三部委将涉医犯罪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后,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执业信用管理系统”于 7月27日上线。今后,该系统将通过医师“红名单”、“白名单” “黑名单”制度、“信用积分”制度等手段,逐步建立我国医师执业信用档案。
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定期考核办公室王莹副主任介绍,执业信用管理系统主要聚焦医师执业过程中的信用行为。“白名单”是指公众可以通过医师执业信用管理系统查询医师的基本执业信息,也可以看到医生自愿分享的执业信用信息;“红名单”将选取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及省部级奖项的获奖医师名单,通过医师执业信用管理系统向全社会公示;“黑名单”将逐步实现可以查询包括医师执业证吊销、受到刑事处罚、“两非”案件涉案等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录。
建立医师执业信用积分制度,将医师良好执业信息和不良执业信息等以积分的形式,为医师建立执业信用档案。并且对医师执业信用实行多维度评价,包括同行评价、患者评价和专业第三方评价。在保护医师隐私的前提下,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关服务。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李路平巡视员表示,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对现代医院管理进入新时期。现代医院不只有现代化标志性的设备,还需要现代化的医患交流。从这个角度而言,医师执业信用管理系统的上线具有突破性的重要意义。
“文明社会的标志是看其是否有成熟的信用系统。医生应是最让人信任的职业,国际上如韩国都有医师信用系统,国内医师执业信用管理系统的上线是中国医师队伍依法管理的标志,标志着中国医师行业管理越来越成熟。” 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表示,系统将帮助国家卫生计生部门记录医师行业状态,显示医师队伍整体的优劣,提升医师行业风气,净化行业队伍和环境。
“系统的上线意味着我们没有退路,我们已经做好了运行的准备,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希望今后加强研究,及时完善、调整出现的问题,使其为医师执业提供帮助,也让医师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张雁灵说。
有医生网友给本报留言表示,继国家三部委将涉医犯罪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后,医师执业信用管理系统的上线,意味着医患双方的医疗行为都将纳入到社会信用体系中进行有效监管,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尚属首次。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医患双方不能缺位,必须医患“两手抓、两手硬”,要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地反映和规范医患双方的医疗行为,为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和良好的医疗秩序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