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的一天,一位患者来看病,见到医生便问:“你们医院能否做核磁共振增强检查?”医生说:“这个检查我们这样的基层医院做不了,可能要到大一点的市级医院或者省级的三甲医院才能做。”听到这句话,患者和家属马上就不高兴了,说:“你们这是什么破医院,这样的检查都做不了?!”何葆林听到这些话既无奈又感到很憋屈。
这是何葆林2014年印象最深的事情之一。何葆林医生是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厂坝铅锌矿职工医院的党支部书记兼副院长,同时也是一名影像诊断副主任医师。该医院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黄渚镇,是一所矿山企业下属的职工医院,主要为所属矿山职工、家属及镇上居民、周围村民提供医疗服务。2014年,何医生在日常工作中不仅会遇到不讲理的患者,医院的年轻医生也是来了又走,留不住人才的困窘,同样让这位副院长十分头疼。
在与跳槽到大医院的以前同事聊到“走出去”的原因时,以前的同事告诉他,“由于患者少、实践机会少、收入低,在基层医院专业很难有进步。患者看不起不说,有时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这些话让何葆林很心酸。因此他总结这一年感受最深刻的两个词,就是“战时状态”和“分级诊疗”。
这两个词出自2014年习大大在江苏镇江基层卫生院调研时的所感所想。“形成‘战时状态’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大医院拥有绝对的优质医疗资源,而基层医院学科带头人奇缺,年轻医生在基层医院几乎看不到希望。因此,基层医院目前的状况可基本概括为人才流失加患者流失。如果再不加以改革,任凭这种恶性循环继续下去,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就危险了。”何医生心里有些焦虑。
虽然近几年全国各地开展了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带动了当地基层医院发展,但在何葆林看来,有些地方仍然流于形式。“有必要进一步强化‘支援’机制,将‘帮扶’变为‘包扶’,并使之制度化。只有变‘输血’为‘造血’,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人才,基层才有希望。”
而要根本解决“战时状态”“分级诊疗”这两个2014年关键词所涉及的问题,何葆林认为,首先,医院应回归其最原始的功能定位及职责界定,如果各级医院都能依法规办院行医,医疗秩序得以规范,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才能走出最关键的一步。
其次,要拉开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间的报销比例,全面开展城乡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工作,推行门诊患者基层首诊制度。
再次,对越级到大医院首诊住院的患者,应严格执行“原则上不予报销”的政策。大医院超量收治小病患者、普通病及首诊收入院后再补开转诊手续套取医保基金的情况,都要扣罚医保基金;基层不经诊疗“一转了之”和非规范转诊也要扣罚。
最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能真正承担起首诊和合理转诊的责任。
作为基层医院的一员,何医生希望,从国家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能结合实际尽快定出时间表,通过一段时间努力推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真正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