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作这期特别报道的过程中,记者采访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王文教授,本想让平日忙碌的医生能有个机会讲讲自己,但王文婉拒说,“工作更重要!”如果真要说过去一年里他最关注的事情,还是新修订的《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的进一步推广落实,“当务之急是有计划地培训社区医生,提高基层医生高血压防治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他自己的林林总总。
基层是高血压防治主战场
王文总是说:“高血压防治最终还是得落实到基层,除了顽固性高血压或合并并发症外,80%的高血压患者应在基层就诊,基层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基层医生才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
2009年,新医改将高血压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范畴,同年,为给高血压基层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组织临床、预防、社区防治专家编制了基层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简称指南),免费发放指南十余万本,受到基层欢迎。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如何让防控工作落地生根仍缺乏具体内容和要求。2013年10月,两大组织再次启动指南修订,并更名为《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经过多次研讨,于2014年完成指南修订。
“只要认真、持续、科学管理,高血压防治水平就会取得进步。”王文肯定地说,“新修订的指南可操作性强、注重血压达标,应成为社区高血压防治的指导性文件。”
他向记者介绍,新指南首先要求加强血压测量,把高血压患者从人群中检测出来,进而改善人群高血压知晓率;鼓励开展家庭自测血压;肯定长期坚持生活方式的改善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石,合理使用降压药是血压达标的关键等。其中,关于降压药的使用,王文特别交代,不同地区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降压药,“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从头到尾,王文一直都在介绍指南,对自己,只字未提。
坚守成就梦想
“1999年,我国制订了第一版高血压防治指南。这些年来,国内高血压防治工作者也一直在向前奔波。但是,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治形势却依然严峻。”说着,王文的语气沉重起来,“而老龄化、肥胖和糖尿病更加剧了这种局面。”
“《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适合我国国情,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指南,王文毫不吝惜他的肯定。
但他也表示:“高血压是群体疾病,高血压防治属人群防治,需要全社会加入到高血压的防治队伍中来。”两大组织计划开展第二届“燎原计划”,推广基层管理指南,建议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学会协会、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单位共同行动起来;媒体、企业和社会也予以积极支持。“更希望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认真学习和掌握指南,进而更好地应用于高血压防治的实际工作中。”
一次简单的交流,记者却深感,自己似乎是渐渐忘了做人最根本的品质,也总是选择更容易的路去走。而有的人,勤劳、认真、专注、坚定不移,像是戈壁滩上最坚韧的白杨树,默默坚守,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