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09-14 总第517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09-14 总第517期
返回上层

总第517期

发布时间:2017-09-14

肿瘤心里专栏

标题导航

癌“症”管理 全人照顾

发布时间:2017-09-14来源:《医师报》作者:许奉彦 凤凤  阅读: 492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blob.png

9月1日,天津秋高气爽,在这个金桂飘香的时节,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CPOS)、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覆盖临床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及社工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汇聚一堂,连秋风送来的丝丝凉意也被会场高涨的热情驱散。

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王瑛教授首先代表中国抗癌协会对参会人员表示欢迎。随后,她介绍,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这些肿瘤患者大部分无法治愈,而终将面临死亡。帮助肿瘤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癌症、处理好肿瘤带来的痛苦,肿瘤心理专业人士的责无旁贷。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困扰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肿瘤科医生和心理医生的关注,并逐步探索,谋求合作,以肿瘤心理弥补肿瘤临床治疗中缺乏人文关怀的短板。

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教授在讲台上无限感慨,回首自己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1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很多成绩,也留下一些遗憾。最令赵教授耿耿于怀的就是,我国肿瘤临床工作中对肿瘤心理缺乏关注。这种现象既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也使患者无法得到国民观念中的“善终”,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幸而,近年来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安宁疗护的规范化也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逐步推进。赵教授表示,中国癌症基金会会全力支持肿瘤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该领域的专业人士培训,以期惠及更多的肿瘤患者,也聊以弥补自己的遗憾。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邢沫教授代表詹启敏院士呼吁医学人文的回归!并希望通过大会促进多学科协作、使肿瘤心理得到更多关注的期望,并感谢唐丽丽教授为CPOS的国际声誉和提高我国肿瘤临床诊治水平所付出的一切。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高明教授指出,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医学人文是不容忽视的。目前倡导的多学科协作只是诊治方面的协作,并未包含医学人文。希望通过这次大会加强大家对医学人文的重视,不仅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也关怀医务人员的心理,将肿瘤心理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唐丽丽教授强调,肿瘤带给患者和家属的痛苦是多维度的,除躯体的痛苦外,还包括心理、社会和灵性的痛苦。近年来,国际上已经提出了癌症照护的新标准,恶性肿瘤的治疗逐渐走向整合医学模式,强调身-心-社-灵并重的全人疗护,将心理社会肿瘤学整合入恶性肿瘤的常规诊疗指日可待。

“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希望通过本次大会,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与智者为伍,与善者同行,敢为人先,在我国发展这门充满医学人文精神的新学科,让世界看到中国医学人文的所在!

四大特色工作坊 CPOS年会 精彩第一炮

blob.png

多学科团队协作工作坊

团队协作  效能加倍

多学科团队协作工作坊实至名归,参与的学员覆盖了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社工及宗教人士等不同领域。大家在香港大学的Amy Chow教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讨论,会场气氛十分活跃。

随后,Chow教授分别阐述Belbin提出的姑息治疗团队中可能包含的9种角色的特点、多学科团队协作潜在的阻碍、潜在的有利因素、影响效能的因素以及多专业、专业交叉、跨专业三种团队类型各自的特点与利弊。

Chow教授以动与静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帮助学员们认识到多学科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及团队协作中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讲座结束后,学员们仍聚在一起继续交流讨论,久久不愿离开,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blob.png

癌症病情告知沟通技巧SHARE工作坊

爱与尊严  平安喜乐

台湾心理肿瘤医学学会(TPOS)主席方俊凯教授展开癌症病情告知沟通技巧(SHARE)模型培训。SPIKES模型注重“以患者自主权为中心,在乎患者获得详细病情”,而SHARE模式在乎病人的情绪。

方俊凯教授介绍,医生与患者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医患间沟通包括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的讯息交换,成功的沟通不仅仅限于语言,表情、姿势、动作、语气及语调等非语言性讯息也发挥着关键作用。医生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可以改善患者社会适应性、决策制定、治疗依从性等。

方教授还结合视频短片、及学员的角色剖析了SHARE模式:(1)设定支持性的环境;(2)告知坏消息;(3)提供附加信息;(4)提供保证和情绪支持四方面的注意事项。

blob.png

音乐治疗鼓圈工作坊

心灵之声  沟通无限

音乐治疗工作坊极具趣味性。美国著名打击乐演奏家、音乐治疗鼓圈大师Kalani Das向大家展示了音乐治疗的工作及魅力。

Kalani带大家体验了戏鼓、鼓伴奏、音乐游戏、鼓合奏及即兴创作几项活动,并介绍活动或可以提升情绪、强化社交连接,更容易使患者参与其中等特点,学员们兴趣盎然,踊跃参与,并创作了几支节奏鲜明、富有个性化的鼓合奏。

音乐治疗工作坊在Kalani的歌声中进入了尾声,学员们都觉得意犹未尽。尽管音乐治疗工作坊只有短短的3个小时,但是相信鼓圈和音乐治疗将会在众学员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产生持续的影响。

blob.png

   同理心工作坊

“我们无法理解患者,就无法理解疾病”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所刘惠军教授带领工作坊的学员学习同理心的察觉和表达技巧。

工作坊以参与式学习形式展开,学员分为6个讨论学习小组。刘教授通过约1小时的时间从同理心的定义开始向大家讲述了同理心构成、同理心的作用、同理心的临床意义、同理心的特征等内容。

通过5个临床案例,熟悉了同理心表达结构、语言表达内容,学员们“实战”了告知患者坏消息、安慰患者、与愤怒的患者沟通的临床常见案例。

最后刘教授总结,带着同理心去沟通,经历短暂的与患者融为一体,像患者一样去思考,然后去思考患者的问题。建立起医患间沟通坚实的桥梁。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