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09-14 总第517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09-14 总第517期
返回上层

总第517期

发布时间:2017-09-14

肿瘤

标题导航

难治性癌痛综合治疗不断变革:途径、方式、联合

发布时间:2017-09-14来源:《医师报》作者:丁新磊  阅读: 602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癌痛是晚期肿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持续存在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按WHO三阶梯止痛原则治疗癌痛,仍约有10%~20%的晚期肿瘤患者出现疼痛不缓解。常需要通过阿片类药物转换以提高难治性癌痛的效果。9月1~3日,山东省医学会姑息医学分会第一届第四次学术会议上,大会主席、山东省肿瘤医院刘波教授,山东省职业病医院宋广德教授分别就癌痛治疗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介绍了阿片类药物在癌痛治疗中现状与未来。

我国推出难治性癌痛新定义  让临床有了依据

目前,业内难治性癌痛共识确定了其定义: 指有肿瘤本身或肿瘤治疗相关因素导致的中、重度疼痛,经过规范化药物治疗1~2周疼痛缓解仍不满意和(或)不良反应不可耐受。

同时满足以下两条可诊断为难治性的癌痛:(1)数字化疼痛评分≥4分和(或)爆发痛次数≥3次每天;(2)遵循相关癌痛治疗指南,单独使用阿片类药物和(或)联合辅助镇痛药物治疗1周仍为重度疼痛(NRS≥7);或治疗2周仍为中度疼痛(NRS≥4),或出现不可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

口服用药效果不佳  改变给药途径效果显著

国人对阿片类药物(如吗啡)有着根深蒂固的排斥心理,从而造成许多癌痛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其实,从专业角度看,阿片类药物止痛效果显著,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少,是治疗癌痛的主要药物。2010版NCCN癌痛指南推荐短效阿片类药物作为中重度癌痛快速滴定和首选治疗方案。

一般疼痛,按照WHO三阶梯止痛原则治疗,近80%~90%的患者疼痛基本可缓解,但仍有10%~20%的患者因口服阿片类药物副作用大、无法实现口服给药、无法控制爆发性疼痛等原因无法解决疼痛的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针对这一现况,国外难治性癌痛治疗指南,如NCCN 、ESMO、EAPC指南均推荐,当口服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癌痛时,可改变给药途径治疗,如患者自控镇痛(PCA)技术,其通过静脉、皮下泵注吗啡等药物实现持续止痛,患者还可根据需要自控镇痛,防控爆发痛的发生。

一项吗啡口服控释给药与吗啡皮下持续注射给药在治疗顽固性中重度癌痛的对照研究证实: 口服吗啡和皮下持续泵注吗啡控制难治性癌痛,各有特点,均安全方便,止痛效果确切。口服吗啡最方便,应该首选口服吗啡。而皮下持续泵注吗啡控制治性癌痛是微创,其止痛起效快、止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易行的控制难治性癌痛的治疗手段;适用于进食困难、大量口服止痛药效果欠佳、费用过高、爆发痛每日超过3次或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的患者。目前,吗啡皮下自控镇痛(PCSA)、静脉自控镇痛(PCIA)、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等是难治性癌痛的有效治疗手段。

新型吗啡口服溶液发挥独有临床优势

近年来,欧美多国先后上市新型液体口服吗啡。随着我国癌痛治疗逐步发展,国内目前也已研发成功并上市硫酸吗啡口服溶液,吗啡口服溶液制剂更易服用和吸收,起效快。特别适用于吞咽困难、胃肠道吸收障碍的喉癌、食道癌等消化道肿瘤患者及儿童患者,现已载入2017版国家医保目录。患者可以直接口服,也可将药物口腔含服1~3 min,通过口腔黏膜吸收一定量的吗啡后,再将药液咽下,如此可以减少吗啡对胃肠道的刺激,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当患者出现爆发痛时,立即口服硫酸吗啡口服溶液,剂量通常为前24 h总量的10%~20%,一般口服30 min起效,可快速有效缓解疼痛。另外,即释吗啡还可以用于治疗晚期癌症呼吸困难,剂量通常低于止痛剂量。

多学科协作开启癌痛治疗新篇章

癌痛病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疼痛单一学科诊疗的局限性,当常规的三阶梯镇痛原则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时,应关注疼痛的本质原因,针对不同类型的疼痛患者,考虑个体化用药、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使用。 尤其难治性癌痛需要肿瘤科、疼痛科、麻醉科、介入科医生等多学科协作。另外,药物治疗联合微创介入、放射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也成为癌痛治疗有效联合。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