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3-31 总第446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3-31 总第446期
返回上层

总第446期

发布时间:2016-03-31

博客

标题导航

我执意将“SKILL”译成“艺术”

发布时间:2016-03-31来源:《医师报》作者:宋攀   阅读: 542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书籍:《临床医患沟通艺术》

推荐指数:☆☆☆☆☆

推  荐  人:译者  

                 北京大学医学

                 人文研究院  

                  王岳

推荐理由:

翻译这本国外著作完全出于个人喜好和兴趣,也完全出于我希望医患关系尽快改善的初衷。回顾自己从事13年医疗纠纷法律服务的经历,感触多多,有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

为什么医疗纠纷没有因为医疗行业的关注而变好?为什么同一名患者去医院看病,却能对两位医生做出大相径庭的评价?为什么一起起伤医悲剧发生后,网络上却是一片叫好声?

译者拿起这本Peter Washer所著的书,就爱不释手,该书也许恰恰可以解开国人上述的问题与困惑。Peter Washer举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如果医生问问自己的母亲,这一辈子看病最喜欢的医生是谁?为什么喜欢这位医生?母亲很少会这样回答:“他的药理知识很扎实……”相信,从本书一个个幽默的例子和对话中,医生们会找到工作中自己与患者沟通的问题,并了解应该如何去做。

值得强调的是,临床沟通技巧培训一定要搞清楚“心”与“术”之间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这些年,医疗行业也很重视医患沟通培训,但是收效甚微。这与我们往往关注了形而下的“器”(“术”——技巧),却忽略了形而上的“道”(“心”——自我)不无关系。

所以,在本书翻译中,虽然原著标题为“SKILL”,我却执意将其译为“艺术”。因为艺术是用“心”的,是有灵幻的,是有温度的……如果仅仅将书中的“SKILL”烂熟于胸,医生仍无法成为患者眼中的好医生,因为没有透过“SKILL”去感受医者“患者至上”的价值观,去感受医者“帮助弱者”的人生观,去感觉医者“敬畏生命”的世界观……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