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2-18 总第440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2-18 总第440期
返回上层

总第440期

发布时间:2016-02-18

春节特辑

标题导航

春节 我为生命坚守(上接第6版)

发布时间:2016-02-18来源:《医师报》作者:陈惠  阅读: 497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时间:大年初一

“我为他们感动,为自己骄傲”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副院长:“今年春节我当班,早上去ICU,又看到小杨大夫忙碌的身影,近十天我常去ICU,每每都能见到小杨,莫名的感动!今日又见胸外医生和ICU多位护士在忙碌,有几位挣扎在生命线上的患者需要他们,他们是患者燃起生命之火的希望。当全球华人沉浸在节日的欢快之中和家人团聚时,医务人员仍在岗位上坚守。这份坚守让患者新生,我为这些医生感动,也为自己是其中一员而骄傲!”(图9)

blob.png

时间:大年初二

直升机,出动!

blob.pngblob.png

中午12点左右,上海瑞金医院收到上海警航队求援信息,一名13岁小患者不明原因出现晕厥、休克等症状,病情危重。

接到通知后,瑞金医院第一时间启动直升机转运应急预案,儿科、急诊、重症医学、感染、麻醉、神经内科、肾脏和放射等多学科专家组成医疗团队紧急集合,医疗、护理、门急诊等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也迅速到位(图10)。

14点08分,直升机在瑞金医院门诊顶楼停机坪稳稳降落,早已在一旁待命的医疗救援小组迅速上前,仅用7分钟就将小患者安全送达急诊抢救室(图11)。

时间:大年初三

椅子不够用了

紧张忙碌的急诊室里抢救和留观的病床早已告急,拥挤的急诊大厅里,连走路下脚都变得不容易。

病床没了用推车,推车没了用床垫,床垫没了用椅子……大年初三的北京友谊医院急诊抢救室里,护士张松正坐在一个大纸箱上查看医嘱。没错,就是一个厚实的大纸箱(图12)。

blob.png

该换的药还是要换

虽说按照中国的传统,老百姓在过年期间不愿意去看病。可是该换的药还是要换,该打的针还是要打,该做的置管护理还是要做。

图为江苏省人民医院门诊换药室护士为患者换药(图13)。

blob.png

时间:大年初四

24小时内迎来37个新生儿

在大家还沉浸在团圆喜庆的氛围中时,北京妇产医院的医务人员在初四早8点至初五早8点的24小时内,共完成了22例自然分娩、15例剖宫产手术,其中还包括一例极其凶险的前置胎盘手术。

麻醉师丁志刚是夜班团队的一员。在没有停歇的20多个小时里,他一个人打了15次剖宫产手术麻醉。最后一台手术结束后,一米八几的大小伙子,也终于累得说不出话来。凌晨4点半,丁志刚在临时搭建的“席梦思”上短暂休息一个小时(图14)。

blob.png

时间:大年初五  

床间空隙中穿梭忙碌

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所有的地方堆满了患者和转运车,输液瓶子密密麻麻地挂了一头顶,值班的医生护士穿梭在床与床之间狭窄的空隙里忙碌着……(图15)

6小时之内,连来5个中毒患者,洗胃、灌流……两三个心肺复苏同时进行是常有的事,可爱的医护人员都埋头在各自的岗位上,从未叫苦叫累。

blob.png

时间:大年初六

40分钟心肺复苏  患者心跳恢复

早晨8点半,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名产妇父亲突然昏倒,心跳骤停!现场医护人员立即赶来抢救(图16)。

经历了35分钟的心肺复苏,患者还未恢复自主心跳。全场人的心都揪紧了!但是大家并不放弃,继续按压。

终于在心肺复苏40分钟后,患者自主心跳恢复!但抢救并不能停下,心血管科医生立刻进行电除颤。医务人员一边抢救,一边将患者送入心内科CCU(图17)。经积极抢救,患者目前病情平稳。

blob.pngblob.png

编后语

因为版面篇幅的限制,我们不能对所有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一一报道。所选取的这些故事,只是医护人员工作状态的一个缩影。在春节七天假期间,医院里依旧是人来人往,医护人员以跑代走。

他们也为人父母,他们也为人儿女,在这举家团聚的时刻,谁不希望阖家团圆呢!正因为如此,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令人感动。

为此,向春节期间仍工作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