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四大学协会发声:医疗暴力零容忍
事件
2013年10月28日,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国卫生法学会强烈谴责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行为的同时,发出严正声明。并呼吁全社会对医院暴力零容忍,“我们希望全社会动员起来,打击医院场所暴力,保护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医务人员就是保护生命。”
意义
在发生暴力伤医事件时,社会层面医生的声音并不是主流。此次四大学协会共同发声,表明“零容忍”的立场,是在集体为医生呼吁。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了行业有关部门乃至整个社会对于医暴的关注。
2014年 5部门明确六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
事件
2014年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明确了需要依法惩处的六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
意义
越来越多发的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终于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重视。
《意见》的出台为司法机构处理此类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医务人员在内心深处得到一丝慰藉,法律层面的保护对于医务人员而言来的最为实在;更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不法分子以及意欲有此类行为的人。
2015年 863、973退出历史舞台
事件
2015年1月7日,国家科技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称,政府将通过撤、并、转等方式,对现有科技计划进行整合。
改革方案明确,将目前分散在各部门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整合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五个大类。
意义
曾缔造过一系列科技成果的“863”和“973”等重大科技计划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定局。
政府各部门将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每年近2500亿元用于科技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将由财政部统筹配置。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研究项目的资金使用将告别各部委“政出多门”、“分头行动”的条块分割状态。
2015 年 医闹入刑最高判7年
事件
2015年8月29日下午,经过三次的审议后,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并于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
刑法修正案(九)将刑法第二百九十条第一款修改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医疗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意义
“医闹入刑”后,对聚众扰乱医疗秩序的首要分子,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经过医疗行业长期的呼吁,“医闹入刑”终于成为现实。
“医闹入刑”表达了法律“医闹”行为的否定性评价。这一改变,彰显了法治的刚性,必将产生巨大的威慑力,让“医闹”特别是那些“职业医闹”,不敢轻易妄为。
2015年 “健康中国” 上升为国家战略
事件
2015年11月,健康中国继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现在又写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之中。
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意义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对于个人、家庭、单位、社会乃至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表明决策层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保障国民健康不仅是增加群众改革获得感的重要途径,更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紧密互动。对健康的投入有着实实在在的回报,其中最重要的产出就是国民健康生命年的延长,以及疾病负担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