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2-18 总第440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2-18 总第440期
返回上层

总第440期

发布时间:2016-02-18

春节特辑

标题导航

10大医疗问题 亟待解决(上接第10版)

发布时间:2016-02-18来源:《医师报》作者: 文韬 张雨 杨萍 宋攀 线媛媛   阅读: 531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构建疾病监测体系

一个国家和地区诊疗的最重要武器就是疾病监测体系。但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国人的系统化数据匮乏,导致制定政策与出台指南更多地依赖或参考国外数据。我国需要以患者为中心,评价目前的临床药物和技术能否改善患者的预后,医疗体系是否合理,怎样以最小的花费取得最佳结果。

我国迫切需要集中优势资源,利用我国丰富多样的临床资源和样本资源,加强疾病的持续质量改进登记模式,建立动态性的诊疗数据库。要特别重视实效研究和药品/卫生经济学研究,评价目前的临床药物和技术能否改善患者的预后,医疗体系是否合理,怎样以最小的花费取得最佳的结果。

发展院前急救系统

有数据统计,我国因心原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4.4万人,占据了非事故性突发性死亡的80%,大多发生在院外,即便在大城市,抢救成功率不足1%。

由于院前急救工作流动性大、随机性强、患者病情危急、对救护人员业务能力要求很高,为工作带来很大难度,造成急救工作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我国急救医疗资源利用率不高,人力不足,从业医护人员面临压力大,临床医护人员多不愿意待在院前,造成急救医护人员资源紧张,这也是制约急救医疗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宗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提到,患者现场初步救治后与院内缺乏有效的衔接和相互配合,转送患者时没有院前院内的信息交流,也是院前急救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也明确表示,中国的急救系统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blob.png

避免抗生素滥用

虽然近年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使用率不断下降,但有数据显示,其用量仍为6大类临床常用药物之首。

为了规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遏制其滥用,国家卫生部门连出重拳,在抗生素的使用“关口”上越把越严。

2012年8月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在当时被称为“史上最严限抗令”。

2015年1月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了疾病的临床路径管理及处方点评制度,其中就包含着对医生开具抗生素的约束和考评。

2015年8月2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又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2004年版本同时废除。同日,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抗菌药物品种和品规的遴选、采购、处方、调剂、临床应用和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

即便如此,由于患者对药物不熟悉、加之医疗机构的利益纠葛夹杂其中,仍不能从根本上杜绝滥用抗生素问题,抗生素违规使用仍存在于各级医疗机构。

blob.png

建立病后康复和管理体系

不管是慢性病的管理、还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高龄老人失能,我国病后康复和管理体系都难以适应当前人民健康服务的需求。

事实上,无论是病后或术后的人,都需要在生活、身心康复、预防并发症和疾病复发等方面进行科学地管理。然而,目前的医疗服务模式难以实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胡大一曾公开指出,目前我国医疗仍局限于“坐堂行医、等人看病”,“前不管、后不防”,医疗服务链呈“断裂”的碎片式体系。

缺乏病后管理,带来的影响也显而易见。根据我国发布的一项针对慢性乙肝患者治疗需求的大型调查显示,在近3000位受访者中,半数以上因害怕长期服药“影响身体健康”、“麻烦”等原因,考虑过停药。其中,13%的患者自行停过药。

康复体系同样需要加强。中国社科院曾发布数据,2015年我国失能老人数量接近4000万人。然而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现有各类康复医院338家,康复床位仅占床位总数的1.18%。例如,上海市康复护理病床的供需比仅为1︰60,即每60个需要康复的患者中,只有1人能接受康复治疗。

胡大一呼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管理服务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blob.png

改善妇儿保健

近20年来,我国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21.7/10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8.9‰和11.7‰,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但在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城乡、地区间妇幼健康发展不平衡,出生缺陷防治形势严峻,乳腺癌、宫颈癌、白血病、先心病等重大疾病严重威胁妇女儿童健康,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等。 

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十三五”时期,对于妇幼健康工作,将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是切实保障母婴安全,努力控制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二是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三是加强妇女儿童疾病防治,提升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四是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健康权益。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