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的改革,不仅涉及医生、医院、医疗行业,更涉及国计民生。
在堪称改革的近十年里,医疗行业经历了哪些重大改革?哪些是真正称得上影响行业发展甚至左右国计民生的举措?
值此《医师报》创刊10年之际,《医师报》特别策划盘点“医疗行业十年十大事件”。为保证盘点权威性,我们专门组织中国医师协会各专科医师分会、专业委员会专家及《医师报》医院主编联盟成员代表近百人参与投票评选。
评选结果或许不尽全面,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行业的印记。
2009年 废除举证责任倒置
事件
2009年12月26日,《侵权责任法》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删除了“患者的损害可能是由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造成的,除医务人员提供相反证据外,推定该诊疗行为与患者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条款,取而代之的是过错及过错推定原则。
意义
这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是则绝对的利好消息。“举证责任倒置”使许多医生不得不采取“非常规”办法来保护自己。
“举证责任倒置”引发的争议和对其负面影响的讨论从未间断,过错及过错推定原则随着《侵权责任法》的正式出台,最终尘埃落定。
2010年 “中国医师奖”升格为行业最高奖
事件
2010年,经国务院审核同意,将“中国医师奖”作为我国医师行业的最高奖项予以保留。评选工作得到国家卫生计生部门领导和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及中国医师协会的支持和肯定。
意义
中国医师奖每两年评选一次,通过表彰奖励在岗的为社会和患者服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医师代表,提倡诚信医疗服务的思想理念和服务行为,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医患互信沟通的良性循环环境,号召我国200多万医师以获奖医师为榜样,人人争做人民群众信任和赞誉的医师,
2010年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
事件
2010年2月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决定,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由各省、区、市分别选择1到2个城市或城区,开展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
意义
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有待破除、外部治理和内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有待健全、结构布局有待优化、合理的就医秩序还未形成、人民群众就医负担依然较重等,迫切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加以解决。
2012年 “史上最严限抗令”
事件
2012年8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限抗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始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了不同等级医生的开药权限,严重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将被吊销执业证书。
意义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出现了一些新的不良反应,尤其是细菌耐药性的传播与蔓延,将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面临无药可医的严重局面,这迫使我们必须更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必须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和监管工作,从而更安全、有效、经济地应用抗菌药物来治疗疾病。
2013年 国家住培制度建立
事件
2013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意义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国际公认的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是解决我国目前临床医师队伍水平高低悬殊,破除“看病难”的治本之策。
试点工作历经8年,目前我国已全面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该制度是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