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届长城会上,《医师报》记者专访胡大一教授。胡教授宣布:慢病防治新长征迈开第一步——首届国际长城心血管预防康复大会暨培训课程将在深圳举办。28年前,胡教授开拓性地创立了长城会,如今,他又开启了第二次长征征程。
胡教授表示,我国心血管病医疗的工作重点已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为了把疾病预防康复与二级预防落到实处,将以心血管病为抓手,开始慢病预防康复事业的新长征。
以盐田为试验区 探讨康复新模式
为何新长征的出发地会选择深圳?胡教授指出,深圳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目前迫切需要软实力的支持。为开拓慢病预防康复事业的新局面,胡教授在深圳将采取三位一体的举措。
其一,创立医生集团,把全国一流人才引进深圳;其二,开设胡大一诊所,接诊或远程会诊各地患者;其三,胡教授入选了深圳“三名工程”,计划将深圳盐田区作为试验区,以此作为研究单元,探讨中国预防康复的合适模式。胡教授介绍,盐田目前实行中心医院与社区医疗一体化,这将是预防医疗康复相结合的全新模式。
医生应接受再教育 成为可应对慢病的医生
胡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五大处方”(药物、运动、营养、心理、戒烟),深度融合了生物医学、运动医学、行为医学和身心医学,是目前慢病防治的基础。胡教授认为,不干预生活方式,不做好预防康复的精准化、个体化,单纯使用药物及手术,不仅会不断拉高医疗费用,增加患者负担,也会使有些患者因病返贫。所以,只是被动地接受治疗,是本末倒置的问题。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引发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设置培训课程,就是培养医生学会使用五大处方来应对慢病。目前有很多的医生,从理念到知识技能,都无法应对来势汹汹的慢病问题。有的医生更需要接受再教育,才能成为合格的、能应对慢病的医生。
胡教授也指出,转型任务十分艰巨。做好预防康复,需要医生更多的奉献与付出,也可能看不到更多物质方面的收获。但是,只有让更多医生与医疗机构走到慢病防治的前线,慢病防治才有希望。因此,胡教授将义无反顾地带领医生队伍,再次开启新长征!
医生应为人民健康而奋斗 而不是与疾病纠缠
胡教授表示,目前,医生所学习的知识技能以及对医生职业的理解,已不能应对慢病的发展趋势。过去的医疗技术也已无法弥合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的裂痕。在深圳举办“国际长城心血管预防康复大会暨培训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更多的医生理解:医生不只是治病,也不只是被动的等待患者患病后再来医治;而是治未病,主动防病,治疗的同时积极进行康复,使疾病不再复发。
胡教授强调,医生应该为健康而奋斗,而不是与疾病纠缠。他呼吁更多医生加入慢病防治队伍中来,并希望国家能够有更多“给力”的政策出台。
胡教授指出,目前,医生多是利用生物技术治病,如使用药物、冠脉旁路移植术、置入支架、置入起搏器等方式。但此种方法治标不治本,仅解决了症状,并不是治疗的结束,后续的康复问题同样应该重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刘红旭教授
心脏康复发展亟待体制与机构调整

中西医结合是刘红旭教授一直倡导和实践的理念。在刘教授看来,对于心脏疾病患者,治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康复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心脏康复中,同时应用中医和西医的康复手段可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他指出,中医康复和西医康复既有共性又有其各自的特点。在心脏康复的认识上,中西医均认为生活方式改善是心脏疾病治疗的基础。其中,西医康复是非常精细的康复模式,具有标准化、客观化和定量化的特点。而中医历史悠久,许多养生、康复方面的理念经过时间验证,其特点更多是综合性的,更注重身心方面的调养。
中西医结合为心脏康复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提供支持,需要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将西医的运动、能量代谢、呼吸等的量化与中医的身心调整、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完美地结合,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心脏康复模式,使心脏病患者能够更多地获益。”刘教授指出。
中医药在双心治疗中具有发展潜能
刘教授指出,冠心病介入治疗只能解决局部的血管狭窄问题,介入后还有很多身心方面的问题需进一步解决。中医药在双心治疗中有很好的工作基础和发展潜能。如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研究的中药制剂,已在临床研究中证实,能够改善心脏病患者术后康复的生活质量。
“我们也有一个很好的院内制剂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的中药制剂,最近得到一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支持,研究显示,该制剂能在双心方面发挥作用。研究采用的是心梗伴抑郁的大鼠模型,通过对心脏的保护、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大脑海马组织学的变化等方面的探索,显示中药对心脏疾病治疗中的双心疾病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刘教授表示。
心脏康复需解决体制、结构上的问题
刘教授指出,在我国心脏康复开展的早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理念问题,很多人不了解心脏康复,对心脏康复的重视程度不够。近些年来,大家对心脏康复已有了很深入的认识,理念的问题正在逐渐获得改善。
“当前,医疗体制、结构上的问题成为制约心脏康复工作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医院中,心脏康复在管理、人员配备、科室架构以及收费等诸多方面都有待完善。”刘教授表示,随着不断学习、磨合,不断发展、进步,心脏康复会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医院的整个医疗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使心脏康复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此外,刘教授认为,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带来了患者管理方面的便捷,通过大数据的挖掘,不断融合中医、西医在心脏康复领域的特色优势,能够为心脏康复带来的益处提供更多证据支持,更有益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心脏康复的更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