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耶鲁大学Krumholz 指出,当今医学的焦点问题是:我们在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决策时,缺乏证据和工具。现有的证据既不充足,也不精确。
目前大多数诊疗建议都针对群体,这种“一刀切”的治疗方法在某些患者中可能效果非常好,但对另一些患者则疗效甚微。
“然而,目前已有的研究证据都是从人群中综合抽象而来,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每一个个体,”Krumholz 指出,当前的医学研究无法与患者、临床医生、管理人员以及政策制定者所需信息保持同步,差距表现在对疾病的分类、预测和比较效益等方面。研究提供的证据远远落后于临床实践,因此临床实践必须个体化。
提倡精准医疗恰逢其时
为什么要现在提倡精准医疗呢?Krumholz 指出,“ 因为我们已经具备了实施精准医疗的能力,我们在技术、数据分析和软件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J Larry Jameson和Dan L. Longo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文提出,将所有的技术突破整合起来,可加速精准医疗计划的实施。
奥巴马在今年的国情咨文中也提到,“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帮助我们识别到疾病的分子层面,现在需要的是,把这些信息提供给化学家、药理学家、生物物理学家和医生,让他们利用这些信息来开发相应的治疗方案。
畅想未来,Krumholz这样描述精准医疗世界:对于每一个个体,我们能精确评估各种诊治策略的风险和益处,能够真正告知患者怎样选择,从而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关于精准医疗,奥巴马曾这样解释,“把按基因匹配癌症疗法变得像输血匹配血型那样标准化,把找出正确的用药剂量变得像测量体温那样简单,总之,每次都给恰当的人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恰当的疗法。”
怎样实施精准医疗?
Krumholz指出,简单来说分三步:获得数据、分析数据和应用结果。
精准医疗的实施需要动员多方力量,包括实验室、药企、公共卫生部门、初级保健机构、长期随访治疗机构、大型医院、急救系统、专家等。
精准医疗鼓励开放融合,分享协作;它将有助于跨越藩篱,促进传统的闭合研究系统开放,促进学科的合作与转化。这也能保证从多角度针对患者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并能不断反馈患者治疗效果,从而帮助解答某些疾病的关键问题。因此,精准医疗计划使多方利益相关者通力协作成为可能,为医学临床与基础研究、药物与生物技术研发、信息技术领域交叉融合提供契机。Krumholz说。
Krumholz 强调,“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切皆有可能。”
中国要走有自己特色的精准医疗之路
在奥巴马宣布实施精准医疗计划后,中国也启动精准医疗计划,并拟积极投入。
对此,Krumholz认为,中国在精准医疗的路上应坚持自己的特色,不要盲目跟风。他指出,中国实施精准医疗有良好的条件,中国拥有全球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这为网络工作、严格系统地收集数据、形成集中的知识库等提供了保障。
Krumholz认为,中国以后会成为医学知识的出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