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前六位中,消化道恶性肿瘤占据“半壁江山”,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消化道早癌黏膜变化细微,检出率低。因此,早期检出率是提高消化道早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医院前畑忠辉教授介绍,大部分消化道早癌患者可经内镜可获得根治性治疗,但是目前中国消化道早癌的诊治率远远低于日本。就目前来说,治愈的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而内镜是目前诊断早癌的主要工具。通过内镜发现消化道早期肿瘤或癌前病变,并通过病变部位的血管及腺管结构改变判断病变的边界及浸润深度,对于在黏膜下层浅层或黏膜内肿瘤可以在内镜下完整切除。但最关键的是患者的意识,及时通过内镜对早癌进行筛查,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针对国内医生困惑的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E)技术,前畑忠辉教授指出,深奥难懂的光学原理经常容易让内镜医生望而生畏,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窄带显像来观察肿瘤与正常黏膜在微血管形态上的改变。NBI-ME系统在黏膜腺管开口分型方面可与色素内镜媲美,其操作较色素内镜简便,大大缩短了检查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内镜医师的工作量。而且不存在色素内镜的染料过敏现象,极为安全。
微创治疗是当今医学发展的方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基础上的内镜微创切除技术。ESD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在根除肿瘤的同时,完整的保留了消化道的结构及功能。面对消化道早癌,前畑忠辉教授指出,在挽救生命的同时,更要保证生命的质量,这才应该是 21 世纪消化道肿瘤治疗的目标与挑战。
论坛内镜学习中心
内镜学习中心是本次大会亮点之一。
上/下消化道模拟操作区采用奥林巴斯290系统、CF-HQ290、TJF-260V、搭配大肠模型,并结合产品UPD-3小探头。使医生亲身感受肠镜插入形状观测装置对于肠镜插入的帮助。
动物模拟操作区的2台动物模拟区分别采用奥林巴斯290系统,GIF-Q260J、搭配IT刀、Dual刀、注射针等附件进行离体猪胃操作。
ERCP模拟操作区采用奥林巴斯260系统、消化内镜模拟机进行ERCP及EUS操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