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等研究发现,在我国社区人群中,与单次蛋白尿水平相比,蛋白尿变化,尤其是持续性蛋白尿是更实用且有效的卒中危险因素。(J Am Heart Assoc. 2017,6:e006271)
研究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与无蛋白尿相比,新发蛋白尿和持续性蛋白尿可分别使卒中风险升高46%和71%,高于单次蛋白尿所带来的卒中风险(HR=1.25,图2)。而且,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大小相似。
研究者认为,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从业者应意识到,早期检测和控制蛋白尿可能降低卒中风险。
研究纳入60 940例在调查时无卒中的受试者,根据蛋白尿的2年变化情况分为4组:无蛋白尿、间歇性蛋白尿、新发蛋白尿和持续性蛋白尿患者。中位随访6.92年期间,有1769人发生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