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周脉耕教授与美国学者对中国北京、上海和印度班加罗尔三个城市居民进行的调查显示,公众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急性心肌梗死(AMI)症状及应对措施的认识仍十分不足。(Heart. 6月29日在线版)
关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在北京,68%的被调查者知道高血压,将近一半的人知道高胆固醇、高血糖和肥胖(图1)。上海也基本如此。
然而,北京和上海对过度饮酒(56%与39%)、体力活动不足(27%与15%)和吸烟(66%与44%)这几个危险因素的认识有很大差异。
至于班加罗尔,仅20%的被调查者知道高血压是危险因素,知道体力活动不足的更少。将近一半知道高血压,55%知道高胆固醇血症,但超过90%知道吸烟是危险因素。
分析显示,教育水平与三个城市居民的心血管病知识水平相关,接受过大学或学院教育者了解的危险因素明显更多。
关于AMI的症状,研究显示,北京、上海和班加罗尔分别有15%、18%和21%不能说出任何AMI症状。胸痛或不适是大家最熟知的症状,三个城市均有近60%的被调查者知道。
虽然在北京和上海,仍是教育水平越高,对AMI症状了解越多,但班加罗尔的情况截然相关。
研究者还调查了三个城市对心肺复苏(CPR)和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了解。结果发现,在班加罗尔,多达92%的被调查者从未听说过CPR,而且仅3%接受过CPR培训。北京知道CPR并接受过培训的比例最高,但也不足1/3。被调查者对CPR的了解主要是来自于电视或媒体。
北京、上海和班加罗尔分别只有22%、15%和6%的被调查者知道AED。不过,虽然班加罗尔知道AED的比例最低,但在了解AED的用途后报告愿意使用AED的比例最高,达80%;北京和上海则分别只有13%。
而且,大部分接受过CPR培训者指出,在培训期间并未讲解AED。
此外,关于急诊室和急诊医疗服务,总体应用率也较低。在过去12个月,班加罗尔只有1%,北京、上海分别有6%和7%报告急诊就诊。但在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没有使用急救车,选择急诊主要是因为其在非工作时间也可以就诊。
研究者表示,应采取持续、有效的措施加强公众对心血管病和心肌梗死的认识,以应对中国印度持续增长的心血管病负担。
该研究共完成5456份调查,其中北京、上海和班加罗尔分别完成1524份、1537份和24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