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11-16 总第525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11-16 总第525期
返回上层

总第525期

发布时间:2017-11-16

时评

标题导航

劝烟补偿 既悖法又悖德

发布时间:2017-11-16来源:《医师报》作者:张广有  阅读: 709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blob.png近日,针对劝烟猝死案,法院酌定让劝阻吸烟的医生补偿1.5万的判决,在全国引起社会对违法维权行为广泛热议,也让更多的专家对维法和弘扬社会道德产生了忧虑。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社会各界人士怎么说?

此案久经发酵,已引爆舆论,其最终处理结果,同样具有引导社会公平正义价值判断的风向标式的意义。专家呼吁判决不可将补偿与法律判决捆绑在一起!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主任姜垣指出:吸烟和二手烟可以导致多种癌症,肺癌、乳腺癌、心脏病哮喘等疾病。只有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才能避免烟草烟雾危害。电梯是公共场所,在电梯间吸烟不仅影响他人健康,还会导致安全问题。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会长胡大一说:我认为在关注这一事件判决时,首先应认识烟草对健康造成的危害。本案中的老人正是中国每年由于烟草而离世的一百多万名受害者中的一位。目前,我国大多数吸烟者成瘾且没有戒烟愿望,被动吸烟者面对吸烟者普遍缺乏劝阻勇气和维权意识,特别需要唤起全社会的关注。如果这个判决生效,其不良后果影响深远,可能导致对吸烟者不敢劝阻,从而损害大多数不吸烟人的健康权益。因此我强烈呼吁法院一定要认真考虑不当判决带来的社会后果。

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会长张建枢表示:北京控烟条例执行两年来,约1万多名控烟志愿者加入了控烟志愿者队伍,弥补了监督力量的不足,他们依法对违法吸烟行为进行劝阻,真正体现了十九大提出的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精神。如果这个案例以这样的结果盖棺定论,义务监督员势必心存恐惧,刚刚起步的社会共管共治的监督机制将大打折扣。我希望通过社会呼吁能够让法院有错必纠,做出合法的修正,以便让人们今后面对违法吸烟行为时重拾劝阻的勇气!

首都医科大学崔小波教授说:吸烟是造成冠心病和心肌梗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死亡的主要归因是不顾自身疾病状况继续吸烟,被劝时的情绪激动也有可能是诱因。但是大多数人即使没有诱因,目前也有大量的猝死案例,这个情况被法院忽视了。此外,法庭审判漠视《郑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例》关于禁止在电梯内吸烟的法律规定。此判决将助长吸烟者违法吸烟,影响公众抵制二手烟,严重影响劝阻者的勇气,将社会道德推向深渊,是南京“彭宇案”的翻版。此案不纠正,将会影响健康中国目标的早日实现。因此必须予以纠正。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