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癌驱动基因不断被发现,肺癌精准诊疗成为关注热点。近日,在第二十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柏申教授主持了“罗氏诊断肺癌专题卫星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修益教授通过视频进行致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赵军教授、罗氏诊断总部医学科学事务部蒋宇秋博士分别就肺癌的精确诊断与精准治疗、以及基于二代测序(NGS)的液体活检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潘柏申教授指出:“精准检测对于肺癌的早期发现、诊断分期、治疗策略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药物敏感、耐药和基因突变的相关检测更是意义重大。随着肺癌检测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相信患者预后及生存率将得到很大的提升。”
ctDNA精准“侦测”及“追踪”肺癌基因突变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癌症驱动基因突变的发现及其抑制剂的成功研发成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向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对NSCLC患者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一般通过组织学或细胞学样本进行检测。相比传统组织活检方法存在的诸多局限性,液体活检可实现对肿瘤基因图谱的非侵入性检测,其检测物包括血液中游离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DNA(ctDNA)和外泌体等。其中,ctDNA是仅有肿瘤细胞释放的携带有肿瘤特异性遗传学改变的自由基因组片段,能够揭示肿瘤综合性的遗传信息,更准确反映肿瘤组织的异质性及肿瘤负荷,并可在同一患者身上反复进行,具有潜在的纵向监测能力。
“液体活检,尤其是ctDNA检测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未来可能应用到肿瘤病程中的各个阶段,包括筛查和早期诊断、预后评估、疗效监测等。”蒋宇秋博士指出。
研究发现,ctDNA有助于检测肺癌靶向治疗的耐药突变。赵军教授指出:“ctDNA可为检测耐药突变提供更多、更精准的信息,从而指导肺癌靶向治疗策略的制定。”研究显示,AVENIO ctDNA检测可应用于监测治疗中ALK耐药突变的出现可能性,有助于局部转移或晚期NSCLC患者治疗决策的制定。
基于NGS的液体活检技术临床应用潜力巨大
ctDNA的主要检测方法分为PCR平台及NGS技术平台。由于ctDNA在早期患者的血液中含量极微,且被大量的正常细胞基因组DNA污染,对检测技术的要求十分严格。
《中国液体活检专家共识》指出,检测已知的、多个平行可药物抑制的靶点,液体活检技术推荐NGS。用于发现未知基因,探索疗效检测、判断预后及发现耐药机制等,液体活检技术建议使用NGS。“NGS可同步检测多个基因、不同形式及未知突变,在预后和疗效判断的时候,多基因的参与可能对预后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赵军教授指出。
罗氏诊断推出的用于肿瘤学研究的AVENIO ctDNA分析试剂盒包含所有NGS实验室进行ctDNA检测时所需的试剂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AVENIO ctDNA靶向试剂盒包含17个全癌基因检测位点,用于鉴定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相关生物标志物;扩展试剂盒包含77个全癌基因检测位点,包含NCCN指南相关及临床研究中常用突变位点的生物标记;监测试剂盒包含197个基因检测位点,为纵向监测肺癌和结直肠癌等的肿瘤负荷进行了优化。蒋宇秋博士指出,“AVENIO系列试剂盒具有超高的精确性、敏感性及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临床应用潜力巨大。”
免疫治疗成为肺癌治疗新基石
肿瘤免疫治疗是当前肿瘤治疗领域中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主要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肿瘤微环境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L1)广泛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表面。赵军教授介绍:“在不同的肿瘤组织里,不同的PD-L1的表达力决定了免疫治疗在哪些瘤种中的应用性可能会更强大。”研究表明,PD-L1高表达的NSCLC患者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embrolizumab中获益更大,对于进展性NSCLC、EGFR/ALK阴性、肿瘤比例评分PD-L1+≥50%的患者的缓解率显著优于低于50%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