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设立在北京众多公立医院的“特需”和国际医疗服务,向来因“特权服务”、“VIP”等备受争议。日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钟东波表示,今年北京提出进一步控制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先将各大医院提供的特需服务比例严格控制在规定的10%以内,之后再进一步压缩。各大医院压缩“特需”的情况,将作为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指标,纳入医院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和医院评审挂钩。
煤炭总医院院长王明晓表示,特需服务收入在医院整体收入中占比很低,仅为5%左右。如果政府部门硬性要求压缩或取消特需,医院应该可以做到。
钟东波指出,从价值判断上,公立医院开展大量的特需服务是一种对于公共资源的挤占,不符合公立医院公益性定位。而且也压缩了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空间,造成了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的一种失衡。特需服务逐步淡出公立医院会是一种大趋势,但暂时不会硬性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