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几年与医学生的接触和交流中,我常常被学生问及是如何从临床医生走到医科大学校长的岗位的。细细想来,我学医、行医以及后来从事医院管理和医学教育,都源于医学的仁爱精神。
大多数人在出生时就与医学有了初次的接触,但认识和了解医学,可能源于某种特殊的经历或环境。在我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青少年时期已经从书本上认识了医学,知道了名医张仲景、孙思邈,了解柯棣华和白求恩的事迹和精神。但真正让我震撼并促使我选择医学,是作为知青在农村生活的几年中,我亲眼目睹到疾病对生命的折磨,乡村医生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感动。1977 年恢复高考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医学专业,并如愿进入了重庆医学院学习。
在大学期间,以钱悳、左景鉴为代表的一大批老教授,在课堂、临床实践教学中,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大学毕业时,我留在了附属医院,成为一名心内科医生。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美国斯隆—凯特琳纪念医院、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留学,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业务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从跨入医学院开始,我与医学的接触已有三十多年,这期间,我从普通医生成长为业务骨干、医院院长、医科大学校长。回首这三十多年的学医、行医和管理之路,我深刻认识到,医学不仅是一门探索生命奥秘与疾病因由的科学,也不仅是一种诊治疾病的技术,更是一项关怀人的健康与幸福的人道事业。医学兼具求真至善的品质,是一份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她的崇高是因为事关生命健康,她的伟大是因为充满仁爱精神。
虽然医学在不断地进步,疾病作为人类生命中永恒的存在,永远领先于医学的发展,医疗技术的局限始终存在。在疾病面前,生命显得非常脆弱,作为个体的医生也很渺小,团体的力量才有可能抵抗或战胜某一种疾病。我重视团队的力量,在心内科工作时形成了一支团结的医生队伍,在医院院长的岗位带领更多的团队去挑战疾病,维护生命和健康。
与一个个团队相比,医学教育能培养更多维护健康、关爱生命的医学人才。这种理念使我在面临卫生行政管理和医学教育管理的岗位选择时,如当初选择医学专业一样,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走上了医科大学校长的岗位。
在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岗位上,我期望能团结和带领我的同事,造就一大批特色鲜明、具有世界眼光的医学人才,更好地传播医生应有的仁爱和专业精神。
在过去几年的医学生开学或者毕业典礼上,我多次向这些未来的医生强调:柳叶刀是冰冷的,但传导性很好,它能够向患者传递医生的温暖,这种温暖来自医生的良知、情感和职业精神,来自医生的仁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