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正式报名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事前,听说同事们的通过率很高,因此“稳扎稳打”成了我医考之路的指导思想。
在技能考试前,我准备地十分充足,信心满满。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一进考场,我就慌了神。
考场是一个偌大的房间,被分成了四五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一个模拟人和两名监考老师。逼真的模拟人安然若素地躺在桌子上,仿佛是一名即将被服侍的“大老爷”,两名监考老师则神态威严,如哼哈二将般巍然屹立在两旁,桌前摆着的一系列操作器材更像是决定生死之命的神器,这架势是我复习演练时全然没有想到的,强大的气场一下子让我这名初出茅庐的小女子六神无主。
抽完题后,紧张的心情仍然没有放松。在选择器材时,慌张中,我几乎把所有的器材都揽入怀抱,不管能否用着。
监考老师仿佛看出了我的紧张,诙谐地问道“怎么拿这么多?”我这才定了定神儿,理了理混乱的思维。幸运地是,我最终通过了考试。
在笔试的七八门科目中,只有一两门属于本专业,并且我所在的科室并不是临床科室,研究生三年课题又属于基础医学的领域,所以对于考试涉及到的药品、手术等临床内容我只能凭着想象死记硬背。
也许是得益于我的生性乐观,也许是得益于按部就班的坚韧,最终,我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完成了自己从医学生向医生的历史性跨越。
(本栏目投稿邮箱:E-mail:songpanzh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