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发
PD-1/PD-L1类新药蓬勃发展
广东省人民医院周清教授分享了PD-1/PD-L1药物治疗在我国开展肺癌临床研究的情况。跨国药企在全球范围内已开展371项PD-1/PD-L1类药物针对肺癌的研究,其中我国开展的仅21项。目前,我国尚无PD-1/PD-L1类新药上市。
但是,我国自主研发的PD-1/PD-L1类药物达16个(分别来自 14 家国内公司),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新药研发的蓬勃发展。
同时,周清教授也指出,我国开展的PD-1/PD-L1类药物肺癌临床研究的几个特殊问题:
★EGFR和EGFR耐药后的T790M突变率高;
★我国肺癌的HBV病毒携带者比例也非常高;
★国人平均体重低于高加索人,PD-1/PD-L1药物如果使用统一治疗剂量,可能会带来效应不同方面的问题。
联合免疫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复旦大学徐建青教授也分享了其利用PD-1阳性、CD8阳性T细胞和iNKT细胞疗法治疗肺癌的初步数据。基于PD-1阳性、CD8阳性T细胞和iNKT的免疫治疗在肺癌领域中的应用,通过体外刺激扩增PD-1阳性、CD8阳性T细胞与iNKT细胞,并回输到患者体内,可大幅提高经各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肺癌患者的病灶缓解情况。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利用PD-1阳性、CD8阳性T细胞和iNKT细胞疗法治疗晚期肺癌有望控制病灶的发展,且安全性良好,在已经治疗3个疗程以上的6例Ⅳ期肺癌患者中,有4例患者得到控制,2例肿瘤缩小,说明该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另外,将这种细胞免疫治疗和其他疗法的结合将来也有望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疗效。
肺癌脑转移或为关注焦点
EGFR-TKI药物用于早期肺癌治疗已成为全球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松涛教授分享了吉非替尼辅助治疗早期肺癌ADJUVANT研究(CTONG1104)中治疗失败患者的失败原因分析。
结果显示,化疗组的复发风险在15个月时最高,而吉非替尼的复发风险在30 个月时最高,吉非替尼推迟了肺癌复发;在传统化疗组复发为脑部转移的比例占37%,吉非替尼组中复发为脑部转移的占比达50%。未来肺癌脑转移的问题将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