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15日,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在美国加州阿纳海姆召开,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近1.8万余名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员共襄盛宴。最受瞩目的是在大会上重磅亮相的美国高血压最新指南。本报记者第一时间从现场发回指南更新要点和指南写作委员会主席Paul K. Whelton教授采访内容,并邀请国内专家对指南进行了解读,详见第14~15版。
≥130/80 mmHg即为高血压
高血压被定义为≥130/80 mmHg。血压120~129/<80 mmHg为血压升高。130~139/80~89 mmHg为1级高血压。≥140/90 mmHg为2级高血压(图1)。
之前的高血压前期(120~139/80~89 mmHg)这一定义被删除了。
Whelton教授认为,这一定义体现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在130/80 mmHg就开始干预可预防更多的高血压并发症。
他表示,与正常血压者相比,血压超过130/80 mmHg,其心血管风险就已加倍。诊断为高血压是“黄牌警告”,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吃药,而是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降低危险。
他还以中国高血压控制率低举例。认为降低诊断高血压的门槛,可让更多人血压得以降低。
指南的这一变化主要影响的是年轻人,估计小于45岁的男士诊断为高血压者将增加2倍,小于45岁的女士被诊断为高血压者将增加1倍。
Whelton教授表示,根据JNC7诊断标准,有31.9%的美国人是高血压,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是34.3%。而根据新指南,有高血压的人将增至45.6%,虽然高血压诊断增加了13.7%,但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仅增至36.2%。
根据2017新指南,有9.4%的患者将被建议接受高血压的非药物干预。
但是,新指南公布后,未达标的患者大幅增加。根据JNC7,有39%患者未达标;而根据新指南,将有53.4%患者未达标。
药物治疗新“门槛”
新指南建议,如果有冠心病和脑卒中,或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ASCVD)≥10%,血压≥130/80 mmHg时就应考虑应用降压药物。
如果无冠心病和脑卒中,且10年ASCVD风险<10%,起始用药的门槛是≥140/90 mmHg(图2)。
降压治疗新目标
对于已确诊高血压的人群,如有心血管病或10年心血管病危险≥10%,降压目标是130/80 mmHg;如10年心血管病危险<10%,把血压降至130/80 mmHg以下也是合理的。
稳定性冠心病、糖尿病、心衰、慢性肾病和脑卒中(非急性期)患者的降压目标值均为130/80 mmHg。
推荐的初始药物治疗包括噻嗪类利尿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没有β受体阻滞剂。
2级高血压,如果血压高于目标值20/10 mm Hg(即≥150/90 mmHg),初始就应使用2种一线降压药物或固定剂量复方制剂。1级高血压起始也可使用单一降压药物。
>65岁老年人降压目标大翻转
对于>65岁老年人,新指南是上一版指南的大翻转。
新指南称,对于能自主活动的>65岁老年人降压目标是130 mmHg,但如果是多种疾病并存和预期寿命有限的>65岁老年人,可根据临床情况决定降压治疗和目标值。
Whelton教授指出,目前有大量研究纳入了老年人,这些研究发现,强化降压治疗明显降低了心血管病风险,但没有增加跌倒和体位性低血压风险(图3)。
测量“新方法”
早上服药前和晚餐前应至少测量2次血压,间隔1 min,然后取平均数。
如更换降压药物,应在药物变动2周后获取1周的血压值,并交给医生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