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专家访谈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报告/专家访谈/详情

淋巴瘤治疗的靶向之路 期待更多可及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张利玲教授专访

时间:2017-09-27 14:55:37来源:未知作者:凤凤 阅读: 107047

微信图片_20170927141551.jpg

张利玲教授


淋巴瘤是临床上高发肿瘤之一,美国数据显示,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淋巴瘤治愈率约为70%,B细胞淋巴瘤治疗效果更好,T细胞淋巴瘤治愈率则约在30%~40%。导致淋巴瘤的直接因素仍不确定,但一些病毒被证明与淋巴瘤相关,如EB病毒是NK/T细胞淋巴瘤发病的重要因素,同时EB病毒还与血管免疫母性T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相关。淋巴瘤的发病因素还有基因、免疫缺陷、HIV感染等。

 

一线标准化治疗仍是淋巴瘤治疗的基石

医师报:作为淋巴瘤专家,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淋巴瘤领域临床治疗情况如何?

张利玲教授:目前淋巴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几种治疗方法应用于疾病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分型。

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疾病分期、有无复发高危因素等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对于大多数淋巴瘤,一线治疗依然是以化疗为基石,化疗相对来讲可能会造成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副反应,但经过预防及对症处理患者一般可耐受。

靶向药物CD-20单抗,如美罗华(利妥昔单抗)主要应用于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与化疗药物相比,其副作用相对较轻,但也要重视利妥昔单抗在治疗中出现的副反应,如肺损伤、乙肝病毒再激活等。当然,临床上应综合考虑疗效和不良反应,给患者更佳的治疗方式。

在惰性淋巴瘤中,国际上探索的趋势就是弱化化疗,使用1~2种靶向药物就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但这些新的探索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实验数据的支持。

 

经济因素制约淋巴瘤治疗

医师报:淋巴瘤治疗上存在哪些困境?

张利玲教授:相比其他恶性肿瘤,淋巴瘤治愈率较高,目前临床上最大的困境还是经济制约因素。患者的经济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是否能接受标准化、规范化的治疗。

一般来讲,对于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一线治疗不需要靶向治疗药物,而化疗药物医保均能覆盖,基本上每个患者都能坚持把治疗做完。对于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需要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患者,因为靶向药物治疗费用较高,以本中心为例,只有50%~60%患者有经济能力接受此种治疗。一些病情多次复发的患者,即使治疗上非常需要靶向药物,患者也往往因费用问题而放弃。这也是临床非常遗憾的事情,所以呼吁国家相关部门推进有效药物及时进入医保,让更多患者获益。

 

免疫治疗是淋巴瘤治疗的未来

医师报:您认为淋巴瘤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张利玲教授:目前临床治疗淋巴瘤的基石依然是化疗和靶向治疗,而世界公认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免疫治疗。日前,全世界都很火热的CAR-T治疗,以及PD-1、PDL-1抑制剂都是免疫治疗。CAR-T目前在美国已批准用于临床,CAR-T治疗需要采集患者血液,对T细胞进行修饰后再把血液输注回去,过程很复杂,所以价格昂贵。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很多研究中心也在进行CAR-T研究,协和医院血液科也在开展。期待未来我国自行研发成熟后推向市场,将让更多患者受益,这也是所有同仁努力的方向。

 

正确区分炎性浸润和淋巴瘤  做好预防

医师报:对于淋巴结肿大的患者您有怎样的建议?

张利玲教授:淋巴瘤临床表现主要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炎性淋巴结肿大通常伴有疼痛感。对于一些较大的淋巴结,超声或CT显示长径超1.5cm,短径超1 cm,相对接近圆形的淋巴结,质地较坚韧的情况下则需要警惕。一些体表无法触及的淋巴结,如胸腔和纵膈里的淋巴结,在肿块较大时患者往往表现为胸闷和颜面部浮肿,定期体检、及时就医很有必要。

淋巴瘤的诊断必须以病理结果为基础,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对淋巴结肿大非常恐惧的患者,反复做各种检查。建议此种情况,患者做活检或穿刺,如果确定是炎性,就不必过分多虑。


责任编辑:贾薇薇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