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的时节,看到“落红”由耀目的枝头化作平凡的“春泥”,总有一丝感慨:世间万物都逃不出盛衰更替的客观规律,人立于天地之间,只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淡个人成败得失,才能走出伤春悲秋的“小我”。
作为医者,在当下阴霾四起的行医环境里,坚守着“化作春泥”初心的我们,心情也有些复杂。
一早开始工作,想着无论如何也要把那个十六岁花季的孩子收入院治疗,住院考核指标先抛一边吧,医者谁没有一颗父母之心呢?上午,跟与我同岁的女患者谈换方案治疗,看着她睫毛间闪烁的泪花,我必须鼓足勇气,再说些鼓励的话,转过头去眼泪何尝不已淌了下来,真实的“虐心”。
为了入组临床研究的患者,我一下午用尽洪荒之力的奔波,换来的却是不满和扬言要去投诉,心里的火啊……可一想到已经倒在社会怨气利刃下的同伴,再大的怒火也只能强压下去,因为我也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女儿和妻子。下班前,去看一眼刚做完手术的老张,我们的治疗为他争得了手术的机会,更赢得了治愈的希望,忍着术后的剧痛,他对我咧嘴笑笑,一切仿佛都得到了回报。
作为医者,我早已习惯了像这样的一天中心情的百转千回,可以做到面目不改色,有人说这是专业,我知道那是麻木的另一种说法。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谁说医者无情,也许他只是不懂这份深沉的对生命的敬畏和爱。纵有阴霾、更兼风雨,挡不住春的脚步,只因希波克拉底誓言早已镌刻在灵魂深处,医者的情怀不会变,践行誓言的决心不会变。
扫一扫,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第六届“清逸杯”详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