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浩 教授
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肝性脑病,大多数临床医生会习惯性认为是肝功能严重障碍的表现,而忽略侧枝循环在肝性脑病发生中的作用。肝功能尚可的肝硬化患者若表现为持续性或难治性肝性脑病,一定要关注侧枝循环的状况。
门静脉侧枝循环通路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是不开放或基本不开放的,肝硬化患者由于门静脉高压出现侧枝循环的开放,侧枝循环的开放有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作用,但需注意侧枝循环开放增加到一定程度会导致门体分流增加,诱发肝性脑病的发生。
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发生率约10%~30%,门静脉血栓一旦发生会加重门静脉高压,加速侧枝循环的形成,增加肝前性门体分流,同时导致肝脏供血减少进一步损害肝功能。因此,门静脉血栓是诱发肝性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否需要干预侧支循环取决于其对机体的利弊,评估侧枝循环在肝性脑病发生中的作用,以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针对侧枝循环引发或加重的肝性脑病可采取血管介入技术干预,主要包括:门静脉血管成形术、肝外分流道的闭塞/缩窄术,脾动脉栓塞术等。
【干预侧枝循环三要素】
处理有害的侧枝循环:对引起症状的侧枝循环实施彻底的断流,如胃冠状静脉的胃支、食管支、高位食管支,粗大脐静脉;
保护有益的侧枝循环(无症状无体征者或有症状有体征不出血者),如未引起出血的脾肾风流道等;
重新构建失常的门静脉循环体系,疏通门静脉血栓及处理门静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