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是第19个全国高血压日。当日,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活动暨中国高血压防治历程回顾图片展在京举办。
我国高血压领域领军人刘力生教授对我国高血压防治历程进行了回顾。她指出,我国高血压防治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群控制率由1位数提升为2位数,卒中死亡率显著下降。这对于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个不俗的成绩。
她强调,健康中国2030提出,应把公众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全方位、全周期的保障人民健康。因此,控制好血压,是响应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王文教授在主题发言中介绍,我们要将高血压患者筛查出来,提高公众高血压知晓率。血压正常的居民需每两年测量一次血压。高危人群需每3~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并改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对于高血压患者未达标者应每天需测量血压,早晚各一次。血压达标者每周测量1~2次。从而改善治疗依从性,提高达标率。
会议上,北京市东城区在活动现场也充分展示了近十年来在慢病综合防治方面的工作成果。
本次活动除北京外,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安徽、浙江等省市也同步开展“知晓您的血压”主题活动。我国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在北京主会场向分会场公众进行视频同步健康教育讲座。
各地与会专家分别为现场居民提供了健康咨询。此次高血压日主题活动,全国各地共有近六千人参加现场活动,万余人通过网络视频直播观看健康教育讲座。
刘力生教授提出,高血压的治疗提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或者说患者的顺从性、配合性。如果患者不配合,任何医疗行为,都解决不了问题。 由此可见,“知晓您的血压”对公众而言的重要性。
她表示,慢病控制不好,一切GDP等于零。四种常见慢病中,心血管病是领头羊,而是心血管病中,最要害的是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病防控的切入点,易于检查,且治疗方法成熟,易控制,可减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年龄≥18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其中41.0%接受了药物治疗,血压达标的患者占13.8%,较2002年有明显提高。
需要强调的是,近十年来高血压患病的增加不应被简单的视为高血压防治工作的欠缺。相反,一方面,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升使人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医疗卫生的普及和医务人员的不懈的努力,更多的高血压病患者在疾病初期就被筛查出来。因此,近年来高血压的三率较十年前的显著提高恰恰证明了我国高血压防控工作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