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王丽娜) 日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建六教授发文,首次开发出基于合成高密度脂蛋白(sHDL)的纳米盘载体 sHDL@Pt,通过多模态成像与诊疗一体化设计实现了肿瘤精准治疗与免疫激活双重突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Adv. Mater.8 月 8 日在线版)
破解百年化疗困境
作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癌药物之一,顺铂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会诱发免疫抑制性肿瘤 微 环 境(TME), 导致 T 细胞无法有效浸润肿瘤组织,限制了其治疗效果。这就像在战场上投放烟雾弹,虽然能打击敌人,却也蒙住了自己士兵的眼睛。
近年来,四价铂(Pt(IV))前药因其能够有效诱导 DNA 损伤并激活免疫系统而受到关注。然 而,Pt(IV) 前 药 的递送效率较低,难以有效到达肿瘤部位,在子宫内膜癌在内的多种肿瘤上表现不佳。因此,亟须开发 Pt(IV)前药的高效递送系统避免顺铂造成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实现肿瘤治疗的新突破。
简 而 言 之, 就 是 让这种“智能炸弹”能在进入肿瘤细胞后释放活性成分,既保持 DNA 损伤能力又激活免疫信号通路。但如何让这些“特种兵”精准到达战场?研究人员给出了颠覆性方案。
纳米黑科技登场
研究三大创新—一是仿生载体设计:合成了一种非对称 Pt(IV)前药 —C2-Pt(IV)-C12,并基于人体天然高密度脂蛋白(sHDL)结构,与磷脂等自组装,研发出直径仅 10 纳米的合成纳 米 盘(sHDL@Pt)。这种“人工细胞快递员”能精准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受体,实现药物递送效率 8 倍于传统的顺铂。并将其与磷脂等自组装成 sHDL@Pt 纳米圆盘。该纳米圆盘具有约10 nm 的均匀粒径。
二是多模态成像系统。为实现精准的肿瘤靶向,研究中还引入了近红外 区荧光染料 ICG和放射性核素 99mTc,用 于 NIR 荧 光 成 像 和SPECT 成像,构建出“光学 + 核医学”双重导航系统。
三是免疫激活双通道。即通过激活 cGASSTING 免疫通路,将化疗损伤信号转化为免疫警报。
王 建 六 表 示, 这 项技术特别适用于对传统化疗不敏感的“冷肿瘤”,通过将“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显著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