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5-08-21 总第89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5-08-21 总第898期
返回上层

总第898期

药学专栏

标题导航

多方携手 不负药学发展黄金时代

发布时间:2025-08-21来源:《医师报》作者:融媒体记者 王璐  阅读: 6124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王璐)“让算法解锁生命密码,让智能重塑健康边界,这是属于药学的觉醒时 刻。”8 月 16 日,伴随着开场视频的播放,第四届中山大学药学大会拉开帷幕。本次大会由广东省药理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药学院、中山大学药学院 ( 深圳 ) 承办,于广州召开。

      中山大学药学院、广东省药理学会黄民教授表示,秉承加强药学学科沟通学习、合作交流的宗旨,大会自首届至第四届,参会规模、学科影响力及话题讨论范围均呈扩大趋势。 

     本次大会以“智能赋能·实践创新·精准突破”为主题 , 设置一个主论坛、八个分论坛,为海内外顶尖专家共议药学学科建设与交叉融合、AI+药物研发与合理用药、精准药学创新与应用、专科药学服务实践等领域前沿趋势搭建平台。大会主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唐可京主任向远道而来的海内外权威专家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子莲副院长介绍,一直以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紧随国家医学中心的建设步伐,紧扣时代的脉搏,积极探索实践,开创了智能精准、多元创新的新发展格局,并依托智慧药学与精准医药的大信息平台,在药事管理、药学服务、教学科研三大领域持续发力,取得了稳步推进和长足发展的成效。“当前我们正站在药学发展的黄金时代,但也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王子莲教授期待,众多优秀的行业同仁专家不吝赐教,共同书写药学学科发展新篇。

1757118665642.png

                                                                                 与学院携手 顺畅从实验室到病床的通路

     中山大学药学院胡文浩院长在致辞中强调,药学院与附属医院是推动药学进步的 “双核动力”。学院是创新的源头活水,依托 “创新药物研发”与“个体化用药”两大平台,聚焦靶点发现、智能药物设计、多组学等前沿领 域, 为 临 床 转 化 提 供“种子技术”。医院是实践的检验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深耕临床一线,在 AI 药学服务、CDTM 模 式、 精 准 用 药等领域实践成果,为学院科研注入“真实世界驱动力”。两院深度融合,方能实现“从实验室到病床旁”的闭环创新。

      “药学的发展既需要扎根基础研究的深度,更需要临床实践的厚度。”中山大学药学院(深圳)邓文斌院长表示,附属医院强大的临床资源与药学院的前沿研究能力,共同构建了“科研 - 转化 - 服务”的闭环生态:在平台层面,依托国家医学中心和国际合作网络,共建高能级转化平台;在技术层面,协同攻关 AI药学、精准用药、耐药机制等大会核心议题;在服务层面,推动“智慧药学”从概念走向患者全流程管理,让科研成果真正守护生命健康。

     手性药物的药理作用是通过与体内大分子之间严格手性匹配与分子识别实 现。目前世界上使用的药物总数约为 1900 种,手 性 药 物 占 50% 以 上,在临床常用的 200 种药物中,手性药物多达 114 种。中山大学药学院陈新滋院士则长期致力于手性催化配体和不对称合成研究领域的工作,在本次大会上,他以手性药物研究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向大家展现了抗癌、降脂药物研发思 路。 陈 院 士 期 待, 未来能通过与临床的紧密合作进一步完善临床研究数据,为健康中国奉献力量。

                                                                                  与科技同行 提升临床药学整体水平

      “ 当 DeepSeek 横 空出世、当春晚上机器人扭秧歌火爆出圈、当无人驾驶重塑出行未来……人 工 智 能(AI) 正 在 作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驱动力,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玉教授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强调,身处 AI 变革浪潮,临床药学也应积极赋能、重塑内核,实现药学实践精准化,药物研发革新化和药学教育个性化。

      药学实践精准化 当前临床药学服务存在数据孤岛现象、个性化的决策难;不良反应被动监测、用药风险的预警滞 后; 分 散 审 核、 标 准不一以及处方审核集约程度不高;药品说明书晦涩难懂、患者接受度差。通过 AI 赋能聚焦药学实践的痛点和难点,例如采用个体化用药决策、用药风险评估、处方审核、科普和用药教育等,可以提升治疗有效性、安全性和患者的依从性。

      药物研发革新化 传统药物研发周期长、失败率高、投入大,AI 赋能药物研发则有助于高效筛选活性药物、重构临床试验范式、快速拓展新适应证。

      药学教育个性化 传统药学教育面临教学方法单一、实训资源不足、评价 维 度 片 面 等 问 题,AI破局的药学教育,将会重构药学课程与数学模式、驱动药学实践智能化、赋能药学教育管评创新。

                                                                         与创新共进 探索学科发展多重可能性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荣生教授从国家制定的药学相关政策和当前医药卫生发展的大环境出发,结合本院药学部门实践经验,向与会嘉宾分享了对医院药师核心能力培养、当前医院药学部门的角色再定位和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思考。

      在医院药师核心能力培养上,赵荣生教授着重强调了“八星药师”的标准,具体包括药物治疗咨询者、参加多学科疾病治疗团队成员、发现和解决药物治疗问题的专家、药物治疗管理决策者、帮助优化药物治疗费用和改善医疗支出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以及培养药学专业人才的教育者和药物治疗技术创新的研究者。

       在学科建设上,提出通过立足医疗技术科室、药事管理部门、临床药学服务平台、窗口服务部门及临床学科的“五位一体”角色定位,构建“人才 + 管理”驱动下的医、教、研“三驾马车”的学科建设模式,建设亚专科特色突出、平台架构齐全、医教研可持续发展的临床药学专科,推动医院药学学科高质量发展。“学科发展应体现提质增效、精细化管理和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同时要重点考虑聚焦‘五新’发展——构建新体系、创新新模式、培育新文化、提升新效率、增强新动能。”赵荣生教授强调。

       此外,圣约翰大学陈哲生教授以及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 Sylvia Bartel 教授就克服癌症药物耐药性的策略、药学创新发展等内容进行了话题分享。

1757119072169.png

p015-N80122-1-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