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5-08-21 总第89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5-08-21 总第898期
返回上层

总第898期

发布时间:2025-08-21

麻醉医学专栏

标题导航

舒适化医疗 :有精度更有温度

发布时间:2025-08-21来源:《医师报》作者:融媒体记者 欣闻  阅读: 7921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为深入贯彻“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提升公众对麻醉学科的科学认知,《医师报》社启动了 “学科建设在行动” 麻醉公益栏目计划。本期,我们走进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一同探寻这家医院的麻醉科在学科建设道路上如何砥砺前行,如何将舒适化医疗落到实处,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体验,以及在推动区域麻醉学科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1757119321637.png

     从事麻醉医学工作 25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主任、河北省麻醉质控中心主任黄立宁教授带领的科室不仅在河北是标杆和榜样,在全国也颇具影响力。他带领团队深耕三大方向:创新舒适化医疗模式、提升基层麻醉规范化水平、拓展麻醉学科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的服务边界。

                                                                             技术为基 人文为怀舒适化医疗的先行者

      “麻醉学科在舒适化医疗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主导角色。”黄立宁指出,其价值体现在三方面:精准无痛的技术支撑 - 麻醉医生凭借专业知识储备,实现麻醉药物的精准搭配,为手术、胃肠镜、气管镜、宫腔镜等诊疗操作提供舒适化无痛化的技术支持,从根本上消除对诊疗的恐惧和顾虑;全流程安全守护 - 从术前综合评估(结合患者基础性疾病、心肺功能制定个体化方案),到术中对疼痛、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的精准调控,再到术后苏醒期的严密监护,麻醉医生全程参与,确保患者“安静入睡,安全苏醒”;推动医疗模式转型 - 随着生活水平提升,患者对舒适化医疗的需求日益提高,麻醉科主导的舒适化医疗,正是从“疾病治疗”向“人文关怀”转型的缩影。

      黄 立 宁 介 绍, 科 室2000 年以前便推进舒适化医疗,逐步实现流程规范化。近年来借助数字化医疗,实现“当天就诊、当天检查”,覆盖领域从胃肠镜、气管镜、宫腔镜,到ERCP、经食道超声、取卵、口腔拔牙等,每年完成近 4万例舒适化麻醉,患者就医体验与满意度大幅提升。

      “麻醉科医生的付出,让舒适化医疗从概念变为常态,终极目标是让患者既感受医学精准,又触摸医疗温暖。”而在推动舒适化医疗惠及更多人的同时,黄立宁深知,基层麻醉的规范化水平是学科发展的根基,这也成为他和团队深耕不辍的方向。

                                                                                聚焦痛点 深耕基层规范化建设

      作为河北省麻醉质控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直面挑战,致力于提升全省麻醉质控水平,让优质的麻醉服务能更均衡地覆盖各地患者。

      黄立宁坦言,河北省各级医院发展不均,基层麻醉面临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硬件设备与信息化滞后等多重困境。对此,质控中心多措并举:推广邯郸涉县等地先进经验,带动无信息系统的基层医院实现标准化;加强质控员培训,完善监测、反馈、改进机制;定期开展全省调研并形成“白皮书”,督促整改人员、设备、信息化问题;推动基层麻醉门诊建设,减少术前等待时间。

     “在国家‘织网行动’中,我们正推动县级医院麻醉专业质控中心建设,国家要求今年覆盖率超 50%,在河北省临床麻醉质控中心的督促下,已超过 60%,实现‘省抓市、市抓县’的高效质控。”夯实基层基础的同时,黄立宁也在思考,如何让麻醉学科在更广阔的健康版图中发挥价值——将“健康中国 2030”规划中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理念落到实处。

                                                                                   幕后到台前 拓展健康管理边界

      结 合“ 健 康 中 国2030”规划,麻醉学科正从传统手术室内的“幕后支持”走向健康管理的“台前”,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持续拓展服务边界。

      黄立宁表示,在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中,麻醉学科可向多领域延伸,如:主导老年患者康宁舒缓医疗,通过镇痛与舒适化照护提升生命质量;针对慢性病与亚健康群体,利用技术优势介入管理,如科室计划开展睡眠调控服务,助力改善焦虑失眠等问题。

科室介绍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始建于1958年,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河北省临床重点专科、河北省临床麻醉质控中心挂靠单位。拥有多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如小儿麻醉、创伤与急诊麻醉、老年人麻醉及舒适化医疗培训中心等。科室涵盖普通外科、心胸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器官移植麻醉等亚专科,年完成各类手术麻醉 70000 余例,开展无痛胃肠镜、ERCP 等舒适化医疗服务,并设有河北省首家麻醉门诊及麻醉ICU,为疑难危重患者提供全方位围术期管理。

     科研创新方面,科室聚焦围术期关键问题,在器官保护、神经认知障碍防治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近五年承担10余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发表高质量论文30 余篇。作为河北省麻醉质控中心,牵头制定全省麻醉规范和质量标准,推动学科规范化发展。

     未来,麻醉科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质量安全为根本,不断提升疑难危重患者救治能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术后恶心呕吐不可小觑

     “术后恶心呕吐是围术期常见的并发 症, 其 发 生 率 约 在25%~30%,发生率相对较高。”黄立宁介绍,术后恶心呕吐存在诸多危害,它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其带来的伤害有时甚至超过疼痛。剧烈的恶心呕吐可能导致伤口裂开、不易愈合等情况,严重的呕吐还可能诱发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这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影响很大。

      “对于术后恶心呕吐,是有办法进行预防和治疗的。”黄立宁表示,临床上会对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评分,对于高评分的患者,可以采用两联或三联药物进行预防。

     当遇到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时,医生会采取及时果断的措施进行预防,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比如,对于本身对恶心呕吐高度敏感、年轻不吸烟且有运动病病史的患者,应及时将这些情况告知麻醉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使用两联到三联的高强度止吐药物进行干预,从而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p016-N80122-1-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