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心脏冠状动脉因粥样斑块破裂形成血栓,或发生持续性痉挛,导致血管管腔闭塞,进而引发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甚至中断,最终因心肌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而发生心肌坏死,具有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特征,给公众健康带来沉重打击。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频频盯上年轻人,45 岁以下男性,吸烟、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家族史以及应用成瘾性药物,是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已成为收割全球年轻人生命的主要“隐形杀手”。
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有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休息及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及时开通被堵塞的血管是挽救生命的关键。这时候必须立刻接受“打通血管”的紧急治疗——支架手术(冠脉介入治疗)、药物溶解血栓(药物溶栓治疗)等,让生命之路重新畅通。
然而,经过临床治疗让生命之路开通后,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规范药物治疗是降低复发风险、改善预后的关键。
抗血小板治疗:阻止血栓再形成的 “小卫士”
心肌梗死后,血管内的破损处会引起血小板聚集,逐渐形成血栓,进一步堵塞血管。抗血小板药物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从而降低血栓再次形成的风险,保障冠状动脉的通畅。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对于大部分植入支架的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需要持续至少 1 年时间。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后需密切关注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出血问题。
抗心肌缺血治疗:心肌的 “救急粮草”
β 受体阻滞剂可以让心率慢下来,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还能改善心肌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并且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是保护心脏的得力助手。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在没有禁忌证的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等情况,慢慢调整剂量,让患者安静休息时的心率控制在 55~ 60次 / 分。长期应用此类药物不可突然停药,以免引起血压反跳性升高、心动过速及心绞痛恶化等撤药综合征表现。
调脂治疗:动脉斑块的“稳定剂”
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还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能减少斑块破裂的风险,从根本上预防心肌梗死再次发生。强化降脂常用药物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需要长期服用。医生通常会努力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 1.4 mmol/L 以下,如果血脂控制得不理想,可能会联合依折麦布等其他调脂药物协同降脂。
保护心功能:延缓心脏 “变形”
对于部分青年心肌梗死后患者,由于心肌细胞受损,心脏可能逐渐扩大、功能下降(心室重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药物能有效保护心功能。常用药物如贝那普利、缬沙坦等,能减轻心脏负担,延缓心室重构,尤其适合心梗后心功能下降的患者,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至合适剂量,长期服用。
规范用药是青年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重要基础,还需配合科学系统的综合干预。经医生诊断与评估后启动的心脏康复治疗,还包括适度运动、合理饮食、心理与睡眠调节,以及患者教育,包括危险因素控制和戒烟干预等。其中,吸烟对心脏的损害尤为显著,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必须彻底戒烟。年轻从来不是抵御心肌梗死的 “屏障”,严格遵医嘱用好每一片药,筑牢健康防线,高度重视青年群体的心肌梗死问题,让青春真正远离心肌梗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