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5-08-21 总第89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5-08-21 总第898期
返回上层

总第898期

发布时间:2025-08-21

科普

标题导航

作业疗法助力脑卒中患者改善肢体功能与心理状态

发布时间:2025-08-21来源:《医师报》作者:广东开平市中心医院康复科 李小珠  阅读: 6887  【发表证书】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它常常导致患者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认知障碍以及心理情绪问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中,作业疗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康复治疗方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什么是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是一种通过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帮助患者恢复、改善和提高身体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治疗方法。它着眼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工作相关活动以及休闲娱乐活动等多个方面,旨在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回归正常生活。

                                                              作业疗法对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

     上肢功能训练 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往往较为缓慢,尤其是精细动作的恢复。作业疗法可以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功能障碍特点,选择相应的作业活动进行训练。例如,在弛缓期,可以选择减轻疼痛、增加被动关节活动度、诱发肌张力的作业活动;在痉挛期,则以抑制痉挛模式为主,选择改善肌力、肌张力及关节活动度的作业活动。

     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 ADL训练结合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将穿衣、洗漱、进食、如厕等基本生活技能分解为一系列具体的作业活动进行训练。例如,进食动作可以分解为正确坐姿、餐具固定板的使用、勺子的使用等。通过 ADL 训练,患者可以逐步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活独立性。

     协调性和平衡功能训练 卒中患者常常出现协调性差和平衡能力下降的问题。作业疗法通过设计一系列协调性和平衡功能训练项目,如推磨砂板、熨烫衣服、洗衣、编织等上肢手眼协调作业训练,以及脚踏板、脚踏缝纫机等下肢协调作业训练,帮助患者改善协调性和平衡功能,提高行走和站立的稳定性。

                                                                作业疗法对卒中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

      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作业疗法鼓励患者参与到感兴趣的活动中,不仅能够调节患者的心情,陶冶情操,还能让患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作业疗法通过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其专注于当前的活动,从而减轻焦虑和不安情绪。作业活动的成品还可以增强患者的生活信心和愉快感,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

     促进社交活动 作业疗法中的集体活动项目为患者提供了与他人交流和互动的机会。这种社交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克服孤独感,还能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恢复和提高。

                                                                        作业疗法的实施与注意事项

     个性化定制 作业疗法的实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治疗师会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功能障碍程度、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患者积极配合 治疗师应鼓励患者主动参与训练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同时,患者的家人也应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持续康复训练 卒中患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作业疗法需要患者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持续的康复训练,以巩固治疗效果并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注意安全防护 在进行作业疗法时,治疗师应确保患者的安全。对于存在跌倒、烫伤等风险的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和身体状况。

p014-N80122-1-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