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4-30 总第428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4-30 总第428期
返回上层

总第428期

发布时间:2016-04-30

神经

标题导航

我国每12秒就有1人新发卒中

发布时间:2016-04-30来源:《医师报》作者:本报记者 苏宁宁 赵佩  阅读: 573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中年人、女性成重点人群

blob.png

10月29日是第10个“世界卒中日”。卒中在中国已成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每12秒钟就有1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70万,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患者约有130万,卒中已经成为了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

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数据显示,在40岁以上人群中,患卒中的劳动力人群(年龄<65岁)占了近50%。自启动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以来,多年的筛查数据发现,中年人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已经与老年人不相上下,而中年男性的吸烟率远高于老年人,再加之中年人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运动锻炼少等因素,由此引发了卒中年轻化的趋势。

2015年“世界卒中日”活动主题之一就是“关注中年人的卒中风险”。研究表明,早期筛查防治,发现危险颈外动脉斑块及房颤,采取早期控制措施,可预防超过70%的卒中危险事件的发生,而预防1000 次卒中发作,可节省约2.6亿元的医疗费用。

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孔灵芝教授呼吁,要预防女性卒中风险。相比男性,女性卒中风险更高,卒中发生后死亡率更高且伴随严重认知功能衰退可能性更高。且女性比男性患有高血压、房颤、糖尿病、抑郁症、肥胖等卒中高危因素的可能性更高。此外,某些卒中的危险因素是女性所独有,如妊娠期糖尿病、先兆子痫、避孕药的使用、接受激素替代疗法和荷尔蒙的改变等。对此,世界卒中组织呼吁更多女性去认知卒中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来减少卒中发生的风险,鼓励所有女性养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去医院接受卒中高危因素相关的健康检查,以避免卒中和心血管病的发生。

房颤增加卒中风险近5倍

房颤是卒中发生的另一危险因素,与无房颤人群相比,房颤人群罹患卒中风险高出近5倍,且房颤相关性卒中的致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均很高。对于不明原因的卒中,患者应首先明确是否有房颤。

抗凝治疗可降低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然而,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不充分,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在我国,心内科医生往往给房颤患者口服阿司匹林预防卒中。然而,阿司匹林并不属于抗凝药,而是一种抗血小板药,对于中国绝大多数房颤患者来说,阿司匹林抗凝效果不佳。

对此,英国伯明翰大学医学院Gregory YH Lip教授指出,有效的卒中预防需要使用口服抗凝药。华法林虽是经典的抗凝药物,然而其使用率却不尽如人意。研究显示,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疗效优于或不劣于华法林,而安全性要优于华法林。

2015年一项Meta显示:亚洲人群中NOAC组患者卒中、大出血、颅内出血及出血性卒中发生率都更低。同时,NOAC治疗窗宽,无需调整剂量,无需常规监测凝血,药物和(或)食物相互作用很少。因此,NOAC为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高血压是卒中首要危险因素

blob.png

我国卒中死亡率高于欧美发达国家4~5倍,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并非是治疗上的差距,而是预防上的差距。美国等国家开展卒中相关防治工作后 , 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已明显降低。研究证实,80%以上的卒中可通过危险因素的控制来实现早起预防。

数据显示,高血压是卒中的首要危险因素,然而公众对慢性病的防控效果却不佳,高血压控制率还不到25%。

北京安贞医院匡泽民教授指出,高血压是导致我国卒中高发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重视血压波动的管理,加强血压监测是非常必要。高血压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正常人的4~6倍。而高血压是最可干预、最易干预也是干预效果最好的。也就是说,如能把患者的血压降到合理水平,卒中的发病率至少可下降38%~50%。

目前,动态血压监测已成为预防高血压、诊断高血压并进行有效管理的必需手段。其中,24 h动态血压监测是诊断高血压、评价降压治疗效果以及评价高血压患者预后的法宝。由于24 h动态血压监测可以排除诊室血压的白大衣效应,发现隐蔽性高血压患者,更全面地监测24 h血压情况,包括夜间睡眠时的血压和血压的昼夜节律变化,对于波动大的高血压患者预警卒中非常重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表示,中国卒中发生率持续处于高位的原因非常复杂,从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我国过往进行的一些研究可以看到,寻找我国卒中防治的最佳切入点是关键。在一级预防方面,美国2014年1月份发表了关于美国一百年来卒中防控的经验,从中可以得到启示,控制管理好血压是美国卒中一级预防成功的最主要经验。

王拥军教授呼吁,对中国来讲,必须全社会关注血压,争取对贫困地区免费进行高血压筛查和治疗,有效控制管理血压,这是一级预防的关键。

预防卒中关键在科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吉训明教授指出,目前公众对于卒中的认识非常有限,卒中刚发生时很多人以为是感冒了或是没睡醒,耽误了黄金急救时间。而从发病到溶栓药进入体内,需要控制在3h以内,这是卒中溶栓治疗的黄金急救时间。对此,他强烈呼吁,对民众进行知识科普,科普是投入最小却效果最好的方法,并建议卒中高危人群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卒中筛查。

另外,目前医患资源明显分配不均。90%以上的卒中患者首诊在区县等二级医院,但90%的高级卒中医生都在三级医院,而基层医院对溶栓的认识和处理卒中的能力很有限。即便在北京,医院平均溶栓比例还不到1%,而欧美某些地区溶栓率可以达到35%,甚至更高。所以,我国的卒中致残率和致死率都很高。

对此,宣武医院与院前急救系统建立起了卒中急救合作,如急救调度中心判断患者确实是卒中后,调度中心医生将提前联系宣武医院,告知多久后有卒中患者将送往宣武医院,医院的医生提前待命,让患者进入医院后45~60分钟内完成所有检查并开始溶栓治疗。

666613127165444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