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宋攀)“健康中国”首次写入党中央文件。日前,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胜利闭幕,大会发布的公报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10月31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主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支持的“健康中国”论坛上表示,这标志着“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策”,落地须将健康政策融入所有政策之中。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崔丽出席论坛并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和全社会广泛参与。
“人民健康水平不只取决于GDP水平,也不只是医疗卫生一家子的事,打造健康中国,首先需要将维护人民健康的意识纳入政府执政理念。”李玲补充道。
国际上,在以芬兰为代表的北欧国家,健康发展处于优势地位,所有政策制定都要首先考虑是否利于国民健康。例如出租车服务费用高昂,国家通过税收的方式鼓励大众选择健康饮食、选择健康出行方式。
事实上,早在2012年8月,中国已发布“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但由于健康促进政策碎片化严重,饮水安全、卫生应急、合理营养、全民健身等项目分散在各个部门形同虚设,给执行与监督造成挑战。
李玲建议,随着“健康中国”成为国策,应建立统筹协调整个大健康领域的部门,并将管辖地区的健康指标如将婴儿出生死亡率、慢病发病死亡率等纳入各级党政干部的考核指标。
据悉,今年9月初,国家卫计委已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卫计委主任李斌指出,该战略规划将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高度出发,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通过综合性的政策举措,实现健康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