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5-10-22 总第426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5-10-22 总第426期
返回上层

总第426期

发布时间:2015-10-22

时评

标题导航

滴滴医生 争议一大堆

发布时间:2015-10-22来源:《医师报》作者:张雨  阅读: 525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10月18、19日,阿里健康联合滴滴出行、名医主刀合作推出的免费送医上门活动正式上线。在为期两天的活动时间里,滴滴出行App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和南京超过2000人次的医生上门预约订单,实际提供了40余次上门服务,其中在北京接到几百个订单。

像滴滴打车一样就能“滴滴看医生”,这样的模式真的靠谱吗?

blob.png

应招上门行医没有合法性的可能

▲ 江苏卫生法学会副会长  胡晓翔

滴滴医生这种上门服务,从形式上看,属于上门行医。法律法规中限制性的内容很多,但并非某个医生自以为水平高,完全有能力独立处理临床事务,就可以应召上门服务。

我认为,滴滴医生至少涉及执业地点、受雇医疗机构有无家庭病床服务项目、发出呼叫的人是否是家庭病床的在册成员等问题。

目前,医生个人应召上门行医没有合法性的可能。以医疗机构的名义派出医师,也要看该机构是否建有社区巡诊和家庭病床项目,且不能超出社区范围。因此,除非是以咨询和科普为主打,或是提供中介服务,否则,滴滴医生模式明显涉嫌违规。

法律法规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即没有万年不变的规则。但是,只要当前的规定没有修改,或对于某一区域、某一人群尚有约束力,就不能无视它的存在。

求医问药更方便

看病难一直在中国医疗界饱受诟病,抢号不易、排队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等都是患者的心头痛。用手机“滴”个医生上门服务,听起来吸引力十足。

有观点表示,如果“滴滴医生”遍地开花,患者大概就不用披星戴月去大医院排队看病了,而“医闹”和“号贩子”也可能要失业了。

互联网医疗还可能收到重构医患关系的奇效:“滴滴医生”推广后,患者和医生可以在线互给好评和差评。如此一来,医生脸难看恐怕将影响生意,患者病难看恐怕就进了黑名单,以后无论怎么呼叫也叫不到医生抢单了。——《南方日报》

搞不好要惹一堆医疗官司

这个模式在商业上根本走不通。专家出个300元特需门诊也就花20分钟,现在坐车上门,一上午最多看两三个患者,一次收一千医院要亏本,一次收两千又有多少人愿意掏这个钱呢?不是人人都是王思聪。

而且现代医学都是各种检查先行,医生拎包上门能解决的问题很少,如果患者还要回医院看,上门的意义就不大了。就算阿里健康有钱可以先补贴医院医生,这事跟国家分级诊疗大方向也是背道而驰,这是在帮大医院抢社区医院的活。何况大医院医生本来就稀缺,倘若把时间还要浪费在堵车上,就更悲剧了。有人说这是在跟120抢生意,急救本来就不赚钱,专车医生贸然杀入搞不好还要惹一堆医疗官司。

也有人认为能倒逼医改,让医生抢单,让患者点评医生的服务,甚至让号贩子失业。这是多么脑残的想法。公立大医院医生根本无动力抢单,患者点评如何也不影响医院门庭若市;民营医院可能有兴趣抢单,但患者则不敢下单。

——虎嗅网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