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医调委调解后医患双方满意度如何?
刘方:医疗纠纷是我国目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更好地解决医患纠纷,是医疗卫生管理秩序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医调委进行的人民调解是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该市医调委回访数据显示,在患方回访率中,满意度为95%以上;在医方回访率中,满意度为97%。
《医师报》:请介绍下医调委调解流程?
刘方:医调委调解流程规范,其公正性不容置疑。
医患双方同意到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进行纠纷调解时,受理组(立案组)的调解员询问后确定是诊疗行为中的纠纷,则会受理该纠纷。患方需在申请书中填写清楚纠纷过程以及诉求,由调解员将申请书转给院方,院方要根据患方所写的申请书中填写看法。
受理组的调解员将申请书交给调解组。
调解组成员一般由退休医生、退休法官、医学法学专业研究生和大学毕业生组成。调解人员会和医患双方进行沟通,使双方都明确每个步骤自己需要做的工作。然后告知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再让医患双方将与纠纷有关的所有材料提交。
调解组成员将所有病例材料以及申请诉求交给评估组。
评估组人员由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退休医务人员组成。评估员根据材料分析医患双方争议要点,根据要点阅读病历,再写出简要的病历摘要。从专家库中(北京市医调委调解专家库目前有1400余人)抽选出临床一线专家进行咨询,请专家结合目前国内外指南及技术操作规范,分析医院有何过错。评估员根据专家所给出的咨询意见,写出自己对该案过错责任度的评估报告。
在医调委每天的例会上,调解员与评估员需将每个案件的调解过程进行汇报与讨论,最后得出责任认定评估建议,包括医疗行为在患者结果中有无因果关系,以及参与度是多少。调解员根据该评估意见计算赔偿金额。
在每周一次的大合议(外单位医学专家、法医)会议上,调解员会将赔付款在一万元以上、患者残疾、死亡的三类情况再进行汇报。经大合议后,最终形成医调委的调解建议。调解员将调解意见与医患双方进行沟通。
《医师报》:医调委解决纠纷的优势在哪里?
刘方:医调委作为中立第三方,为医患双方搭建了一个很好的调解平台,在化解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方面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医调委依据的责任判定标准、计算金额赔付标准与法院相同。甚至对医疗过错评估的方法与思维都与司法鉴定模式相同。
目前,北京市医调委的宣传手册已被发放到各医院中,医生在处理纠纷时可发给患者。然而尽管医调委工作人员实力不俗,处理医疗纠纷也基于公正、公平原则,且不向任何一方收取费用,但经由医调委解决的纠纷并不算多。此外,受经费等条件限制,目前对于医调委工作人员的培训并不够。
如能将医调委处理纠纷的渠道立法,形成法律,宣传力度一定会加大。政府搭平台,各相关部门支持,医调委的工作将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