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期研究报告,美国每年约2.3万人因服用膳食补充剂至急诊就诊,2000多人因此住院,其中1/5为儿童误服所致。
中国没有“膳食补充剂”一说,较接近的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看起来较中性,而“保健品”似乎有“保健”功效。
半数以上的患者因服用减肥和功能保健品就诊,多数表现为心悸、胸痛和心动过速。老年人的主要问题是“被噎着了”,占40%,其中,80%为微量元素补充剂。这种微量元素补充剂往往都做得个头特别大,好像很实在。但美国规定,药品大小不能超过22 mm。
其实,关于这些营养补充剂,已有多项研究斥其无用。《美国内科学会年鉴》杂志曾发表了一篇名为《够了就是够了:不要再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上浪费钱了!》文章,指出对于普通人来讲,服用各种维生素补充剂既无必要也无益处,甚至有害。
总体上,目前我们应该意识到,许多营养元素都具有“J”型或“U”型风险曲线:如果身体某种营养元素不足,补充或许对人有益,但在高剂量下,则可能有毒。问题是,我们如何知道自己不足呢?正常人还是少服为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