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3日,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京举行。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治疗经验总结会”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召开。在浙江金华、丽水、衢州等地有一批疑似与抗战期间细菌武器致伤有关的“烂脚病”患者,患者数量多达数百例。患者创面溃烂经久不愈几十年。由于在病例中无法找到与细菌战有关的直接临床证据,我们将这批患者称为“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
总结会是基于社会活动家王选发起对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开展诊治的呼吁,2014年9月,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名誉会长付小兵院士,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创面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陆树良教授积极响应,以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的名义带动上海市创面修复研究中心和全国创面修复专科联盟及其相关专家联合组成志愿者医疗团队,经讨论形成三个阶段的计划。
烂脚病患者特点
★患者创面疾病缠身几十年,对治疗丧失信心;
★患者经济条件有限,难以承受治疗费用;
★患者均为老年患者(70~90岁),具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性疾病;
★相当部分患者依靠常规换药治疗治愈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通过合理的手术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相关链接
烂腿村的故事非常重要,因为它最终证实日本确实针对中国军队和平民,有意撒播生物剂作为武器。它还表明,这种撒播不是简单的控制范围内的“田野实验”,还是一种以一个省的人口为目标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攻击。事实上,“烂腿村”说明这种攻击成功了,引起了成千甚至万人的死亡。
——摘自《侵华日军浙赣细菌战炭疽、鼻疽攻击受害地调查报告》
1949年12月,在伯力审判中原731部队第4部(细菌生产)部长川岛清和分部长柄泽十三夫供述:1942年中,他曾奉令准备了130公斤的副伤寒菌和炭疽菌,为731部队南下远征使用。此次731部队南下远征参加的是浙赣战役,使用了除鼠疫、炭疽、霍乱、伤寒以外至少6种细菌。
——摘自《见证历史》
第一阶段
接受12例患者在上海免费治疗;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免费收治3例患者;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通过慈善捐赠收治9例患者
第一阶段的目的是通过治疗这批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总结出一些治疗经验,为进一步开展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治疗工作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了证明在目前我国的医疗状况下使用现有的医疗技术手段, 这些长期的难愈性“烂脚病”是可以被治愈的。从而增强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治愈创面的信心。但是治疗这批伴有不同程度老年疾病的患者具有一定的医疗风险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我们面对的另一个难题是如何将有限的慈善捐款惠及更多的病人。这就要求我们摸索一套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第一阶段的努力,在上海接受免费治疗的12例患者除一例患者因家庭原因要求提前出院和一例皮肤病患者不属创面治疗范畴,其他1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有一例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患者因同时伴有血管性疾病,为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转至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传统的中医药手段予以治愈。
第二阶段
借助智能眼镜的远程视频系统探索远程指导创面治疗的可能性;派送两名研究生赴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开展创面治疗工作
上海瑞金医院派送两名研究生赴烂脚病患者比较集中的金华市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与当地医生一起治疗患者,并配合使用智能远程可视眼镜,通过患者创面信息实时传输,在远端专家(上海)的实时指导下开展创面治疗工作。
第二阶段的目的在于探索两位经验不丰富的青年医生在智能远程可视眼镜的支持下,通过远端专家实时指导,能否开展创面治疗的可行性。
在两个月的实践过程中,专家端专家在电脑上或者智能手机上能够清晰地看到创面情况和基层端医务人员对创面处理的操作并可实时进行视频通话指导。期间,共接纳创面换药近300人次,为2例患者开展了4台手术,均痊愈出院。
实践表明,对于创面治疗经验不丰富的基层医生,在远程专家的指导下完全能够开展创面治疗工作。这为更广泛的就地开展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创面治疗提供了可行性。
第三阶段
建立了一个区域性联动平台
在阶段二工作的基础上,由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韩春茂教授牵头协调,构建了基于智能远程可视系统的金华市中心医院烧伤科与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双向联动的治疗模式,使偏远乡村的患者能够在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近做基本治疗,需要手术时转入金华市中心医院。
金华中心医院在仇旭光主任的带领下已顺利开展工作,治疗了200多人,手术治愈患者9例。这一双向联动机制模式如能在浙江各地推广,将能惠及更多的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
总 结
通过对三个阶段的计划执行,相当一部分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是可以治愈的;依靠可视信息化技术,在远程专家的指导下基层医院完全能够开展创面治疗工作;金华中心医院与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双向联动机制是解决偏远乡村患者就医路途遥远困难的有效模式,具有示范作用;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将会同上海市创面修复研究中心以及全国创面修复联盟的相关专家继续支持历史遗留“烂脚病”患者治疗工作,继续推广基层医院与大医院双向联动模式,使更多的慢性创面患者得到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