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学者研究发现,虽然在伴结构性心脏病的妊娠女性中,房颤和房扑的发生率仅为1.3%,但心律失常却可能增加孕产妇死亡及胎儿低出生体重发生风险。(JACC Clin Electrophysiol. 2015,1:284)
研究者认为,由于房颤/房扑发生的高峰是在妊娠第23~26周,因此有必要在妊娠中期对妊娠女性进行房颤/房扑筛查,并在整个妊娠期及分娩时对合并结构性心脏病的妊娠女性进行密切随访。
研究纳入ROPAC研究中1321例伴有结构性心脏病的妊娠女性。随访期间,共计17例患者妊娠期间发生房颤/房扑,其中2例患者死亡。
与合并其他心脏病者相比,妊娠期间合并房颤/房扑的女性所生育的胎儿更易出现低出生体重(35%与14%)。
进一步分析发现,妊娠前房颤、二尖瓣疾病、左心病变(主动脉瓣疾病、心肌病)及既往应用β受体阻滞剂均对妊娠期间房颤/房扑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