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19日,2017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年会在美国华盛顿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变革”,大会主席Richard A. Chazal 教授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诠释,他指出,自公元前5000年第一次手术以来,医学实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类医学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医学的实践模式逐步从群体医疗转变为个体化医学、精准医疗。在飞速变化时代,应将变化视为机遇,不断创新,应对挑战。
FOURIER研究
降脂治疗的又一次迈进
FOURIER研究是首个应用新型降胆固醇药物PCSK9抑制剂Evolocumab的心血管结局的试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对于心血管病患者,在他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Evolocumab能有显著获益,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并且有良好的安全性;比当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靶目标值降得更低也仍会有心血管获益,研究同期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研究纳入49个国家的27 564例患者,主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不稳定心绞痛入院或血运重建术,关键次要终点为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
结果显示,Evolocumab可使LDL-C从2.4 mmol/L降至0.8 mmol/L(下降59%),且在研究过程中保持稳定的降胆固醇效能。
安慰剂组主要终点事件高于Evolocumab组(14.6%与12.6%,图1),关键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也高于Evolocumab组(9.9%与7.9%)。在强化他汀治疗的基础上,与安慰剂相比,Evolocumab治疗分别降低主要终点事件15%和关键次要终点事件20%。与此同时,分别降低心肌梗死和卒中27%和21%(P均<0.05)。
随着治疗随访时间的延长,Evolocumab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愈发显著。Evolocumab还显示出优越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SPIRE试验
免疫反应减弱新药降脂作用
ACC年会上,有关PCSK9抑制剂Bococizumab治疗的系列研究(包括SPIRE 1与2试验等)结果公布,研究显示,一些受试者在使用Bococizumab治疗期间体内出现了耐药抗体,大大减弱了该药的降脂效果,研究同期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然而,对另一种PCSK9抑制剂——Alirocumab的最新分析却发现,Alirocumab治疗并未受到免疫原性问题的困扰,Evolocumab可能也如此。报告者称,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Bococizumab是部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而后两者则是完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此前,由于Bococizumab治疗期间的免疫原性问题,SPIRE 1与2试验被终止。
在SPIRE 2试验中,更长时间随访(12个月)发现,Bococizumab降低了LDL-C水平较高(>2.8 mmol/L)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P=0.02);但在SPIRE 1试验中随访7个月,并未发现Bococizumab减少LDL-C水平较低受试者(包括LDL-C>1.8 mmol/L者)的心血管事件。
在整个Bococizumab项目中,接受Bococizumab治疗的患者中48%产生了耐药抗体,29%产生中和抗体。研究者称,这种现象大大削弱了该药在部分患者中的降脂效果。此外,即便在未产生抗体的Bococizumab治疗者中,该药的疗效也存在较大差异。
ABSORB Ⅲ研究2年数据
生物支架靶病变失败率较高
ABSORB Ⅲ研究旨在比较生物可吸收支架(BVS)与依维莫司洗脱支架(EES)在治疗非复杂性阻塞性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前公布的1年随访结果表明,BVS的靶病变失败率(TLF)与EES相当,1~2年结果仍保持非劣效性。
而本届ACC年会上公布的ABSORB Ⅲ研究2年结果却显示,与EES相比,BVS的TLF(心原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缺血导致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较高(11%与7.9%)。
研究者Ellis指出,事件主要集中于直径<2.25 mm的小血管,但在血管大小接近的患者中,两者的TLF差别较小(9.4% 与7.0%,P=0.11)。
BVS的靶病变失败率引起了FDA的注意,FDA发文件中表示,FDA正在调查ABSORB Ⅲ试验中BVS和EES的2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不同的原因,并建议术者在应用BVS时,要依据FDA批准的标签,避免应用于小血管。
研究纳入2008例非复杂性阻塞性冠心病患者,按2:1随机分入BVS组或EES组。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病变特征相似。
专家点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李勇教授
FOURIER研究是又一里程碑 安全性仍不容忽视
FOURIER研究是降胆固醇药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历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首先, 再一次印证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胆固醇学说,确立了防治ASCVD的胆固醇原则。降胆固醇治疗的临床获益来源于LDL-C降低的幅度和所达到的水平,而并不依赖于降脂药物。
其次, 进一步验证了降胆固醇治疗的安全性中LDL-C低限,表明将ASCVD患者的LDL-C降至极低水平(平均0.8 mmol/L)依然是安全的。或将改写防治ASCVD临床实践指南中LDL-C的目标水平。
再次,强化他汀和(或)依折麦布治疗的基础上,联合PCSK9抑制剂能安全且强效降低胆固醇,并显著改善高危心血管病患者的转归。联合降胆固醇药物治疗有了更多选择。
最后, 再一次证实Evolocumab强效且安全。
然而,即使如此,FOURIER研究也提供了需进一步探讨的线索,研究结果显示,Evolocumab治疗组的心血管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略有增高的趋势,须进一步仔细分析,探讨其究竟是与基线LDL-C相关,还是与降脂药物治疗相关。
由于FOURIER研究随访时间较短(平均26个月),可能不足以充分显示安全性的隐患,尤其是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不可轻易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