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7-03-23 总第494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7-03-23 总第494期
返回上层

总第494期

发布时间:2017-03-23

关注

标题导航

他们是为了济世而降临凡间的天使

发布时间:2017-03-23来源:《医师报》作者:张雨 任艺  阅读: 727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行医数载,最美归来。

3月16日,中央电视台2016寻找最美医生颁奖典礼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10位最美医生,1个最美团队以及4名天堂里的医生,共同分享了这份荣誉。

与很多人物评选的“比惨”模式不同,医生群体的美源于技艺精湛、源于济世为民、源于健康守护、源于桃李芬芳……他们中有几近百岁却依然战斗在一线的医学泰斗,亦有80一代17年坚守为民的乡村医生;他们中有拯救了患者的脊梁却累弯了自己脊梁的科主任,亦有放弃京城繁华只为侗乡百姓的伉俪夫妇。

他们每个人的美都是特别的,从他们每个人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全国数百万医务工作者的影子。他们是高贵的,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使他们已然成为贵族;他们对于患者的坚守已然使他们近仙近佛。

他们身上的故事,没有“欢迎进行曲”式的宣讲,都是那样的接地气,在记者看来,他们就是一群专门为了济世而降临凡间的天使。


blob.png


为了患者的脊梁

在云南曲靖罗平县的大山深处,一个孩子正在等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刘海鹰的第56次出诊。

小振兴已患病5年,因没钱看病,弯曲的脊柱挤压心肺器官,已经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症状,病情危急生命,20万高昂的手术费让一家人无力支撑。刘海鹰当即决定带小振兴回北京免费手术。

每次出诊,这些贫困的百姓都把他当作救命恩人,但他们并不知道,刘海鹰自己也有着严重的腰椎疾病,做过3次大手术。他每次为患者做手术,都要戴上颈托和腰托,否则根本无法支撑漫长的手术过程。

从医31年,刘海鹰除了本人在医院的一万五千多例手术,数万次诊治外,2011年,他还成立了“海鹰脊柱健康公益基金会”。6年来,他行程近10万公里,走遍31个省市乡村,提供救助资金500多万元,救助了上万人。


放手繁华  心系侗乡

1961年,侗族青年杨文钦、藏族姑娘扎西志玛同时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7年后,都已在北京大医院工作的夫妻二人决定辞别大医院、辞别北京,回到侗乡行医。

20世纪60年代,条件极其艰苦。没有手术灯就用手电筒;没有手术床,拆个门板就当手术台;患者身体不便,他们甚至翻山越岭步行两天上门送诊。

因为夫妻二人的到来,山村第一次有了正规医生,手术治疗第一次走进了乡村,因为他们,太多人保住了生命。

如今,他们的同学早已成为医学界的领军人物,而他们却籍籍无名,一辈子守在山村。50年,他们走遍了侗族700多个村寨,出诊30多万次,挽救了无数生命。

80多岁的杨文钦说:“如果上天让我活到100岁,我愿再为民问诊20年。”


一片赤诚的报恩之心

临近傍晚,山西省大宁县乐堂村卫生所的贺星龙要赶往20公里外的村庄救治一位老人。这样的紧急出诊,他已经坚持了17年。

贺星龙刚考上卫校的时候,家中没钱支付学费,村里人听说后,主动提出一起供贺星龙上学。你家30元,我家50元,总共凑了3025元。

为了这沉甸甸的一份恩情,80后乡村医生贺星龙主动回到了黄土高原行医。从那天起,他郑重承诺,要永远为老百姓免除出诊费,24小时随叫随到。

17年,贺星龙的行医范围也从一个村发展到28个村,人口达到4600多人。17年,贺星龙为老百姓垫付医药费10万元,免除出诊费高达35万余元。

“黄河边上,都是老人和孩子。他们最期待的就是身边能有一个会看病的医生,我要留下来给这部分人看病,让他们健健康康地活着。”贺星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