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TAVI研究
中危患者TAVR与SAVR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
SURTAVI研究一直备受瞩目,旨在比较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中危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SURTAVI试验是首个评估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中危患者使用自膨式瓣膜的研究。研究纳入欧美87个中心的1746例患者,并按1:1随机分入TAVR或SAVR组。入组患者平均年龄79.8岁(较既往研究入组的高危患者年龄稍低),STS-PROM评分平均4.5分。主要研究终点是2年全因死亡和致残性卒中的复合终点。
结果显示,在有效性方面,TAVR组与SAVR组2年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6%与14%,达到非劣效性检验标准。随访2年时,TAVR和SAVR组全因死亡率相当,分别为11.4%及11.6%;TAVR组致残性卒中发生率低于SAVR组(2.6%与4.5%),但未达到显著统计学差异。
在安全性方面,TAVR组患者起搏器置入比例显著高于SAVR组(25.9%与6.6%),血管并发症也更多。而SAVR组30 d时输血、急性肾损伤、心原性休克和房颤发生率则更高。
研究者还评估了基线、30 d、6个月、1年、2年时患者的生活质量。30 d时TAVR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SAVR组,但之后的随访中两组生活质量相当。无论是TAVR还是SAVR组生活质量都较术前显著提高。
研究结果表明,在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中危患者中,主要研究终点TAVR组和SAVR组无显著差异。提示,对于中危患者,TAVR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SAVR相当。
COMPARE-ACUTE研究
合并多支病变的STEMI患者可行完全血运重建
对于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介入治疗(PPCI)时是否应同期处理非靶血管尚无定论。CAMPARE-ACUTE研究首次将生理学指导的同期处理策略与仅处理梗死相关动脉(IRA)的传统策略进行比较。
COMPARE-ACUTE研究随机纳入885例合并多支冠脉病变的STEMI患者,均已接受直接PCI。并以1:2的比例随机分入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下的完全血运重建组和仅干预梗死相关动脉的不完全血运重建。研究者对所有患者非罪犯血管都进行了FFR测量,但不完全血运重建组的患者及医生皆不熟悉FFR的作用。研究主要终点为1年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脑血管事件的复合终点。
研究结果显示,与仅干预梗死相关动脉组相比,完全血运重建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8%与21%),达到检验标准。其中,完全血运重建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和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低于仅干预梗死相关动脉组,相应比例分别为1.4%和1.7%、2.4%和4.7%、6.1%和17.5%、0和0.7%,仅血运重建事件达到显著统计学差异。
因此,对于合并多支冠脉病变并已对罪犯血管行PCI的STEMI患者而言,在FFR指导下行非罪犯血管的完全血运重建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低于仅处理罪犯血管组,支持减少分期血运重建。
CVD-REAL研究
SGLT2抑制剂显著降低死亡和心衰住院
CVD-REAL研究纳入来自6个国家的超过30万例患者,其中87%的患者没有心血管病史。研究数据显示,在大量2型糖尿病患者中,相比其他降糖药物,使用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坎格列净及恩格列净)降低了心衰住院39%和全因死亡51%,心衰住院和全因死亡的复合终点发生率降低46%。
对来自丹麦、德国、挪威、瑞典、英国和美国等六国的匿名患者数据进行心衰住院分析,发现处方SGLT2抑制剂的患者中,41.8%使用达格列净,5.5%使用恩格列净和52.7%使用坎格列净。对来自丹麦、挪威、瑞典、英国和美国的患者数据进行全因死亡分析,处方SGLT2抑制剂的患者中,51.0%使用达格列净,6.7%使用恩格列净和42.3%使用坎格列净。
CVD-REAL是首个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新型降糖药物SGLT2抑制剂的心衰住院和全因死亡风险的大型真实世界研究。也是首项对于真实世界的心血管结局的对比分析。真实世界数据的收集还在会继续进行。
该研究所有数据都来自真实世界的匿名数据,包括医疗记录、医保索赔数据库和国家登记记录。
DECISION-CTO研究
最佳药物治疗不劣于PCI治疗
对于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患者,成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有效改善心绞痛症状、生活质量、左室射血分数以及远期预后。然而,CTO-PCI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并发症,且目前对于CTO-PCI的研究多为观察性研究,大多数是成功行PCI者与PCI失败者相比较,并未将最佳药物治疗(OMT)设为对照组。DECISION-CTO研究结果的发布,填补了这一空白,证实最佳药物治疗不劣于PCI治疗,对于CTO患者而言,与PCI相比OMT或为更合理的初始治疗方案。
研究纳入2010年3月至2016年10月来自19个临床中心的834例CTO患者,随机分为PCI+OMT以及 OMT两组,PCI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时需对包含CTO在内的所有管径≥2.5 mm病变冠脉血管进行干预。PCI须在患者入组30 d内完成,失败后可在30 d内再次尝试。所有患者均参照指南建议进行最佳药物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包含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再次血运重建在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
3年随访时,两组MAC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OMT 19.6%与PCI 20.6%,非劣效性P=0.008),随着随访时间延长,两组MACE事件小幅增加,但仍无显著差异。
就主要终点的单一事件而言,OMT与PCI组在全因死亡(HR=1.50)、心梗(HR=0.77)、卒中(HR=2.56)、再次血运重建(HR=0.81)发生率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且包括心绞痛相关问卷在内的生活质量评分亦未见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