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是一个每天都能见证生死的地方,生命的到来和结束都经常发生在医院。这给医生提出了一个特别的问题,如何与患者及家属谈论生死?如何处理悲伤?这些话题应该是医学和医生分内之事,还是与医疗和医生无关?看了黄海力医生的故事,对他们这样有温度的医疗赞许的同时,也想和大家聊一聊国外医院对待晚期患者及家属的方式——他们告别的方式。
记得在多伦多大学马加略公主癌症医院进行学术交流期间,刚走进医院的电梯,就看到里面有人端着很大的蛋糕,我好奇地问:“今天有人过生日吗?蛋糕真大!”接待者告诉我:“不是,今天姑息治疗病房的一位晚期患者要结婚啦,我们医院为他们举行婚庆仪式。”患者是一位中年男性,还有不到一个月的生命,新娘是位健康人。后来那位患者在举行婚礼半个月后去世了。我们可以想象这位患者是在何种状态下去世的,他应该是幸福的。他有人陪伴,安详、平静地和爱人、家人告别了。
在加拿大的临终关怀机构,那里的患者生命仅剩最后的几天。机构中每天会有医生、护士和很多志愿者来照顾患者,志愿者为患者做饭、喂饭、弹琴。当然家人也可以陪伴其中,非常人性化设计的拉门,可以直接将病床推出很宽阔的玻璃门,在天气好的情况下患者的照护者只做一个很简单的拉门动作,就可以让患者直接在户外晒太阳。
更温馨的是病房还培训了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狗,当患者即将离世时,小狗会跑到病床上紧紧地贴在患者身旁陪伴他。
美国葛文德医生所著《最好的告别》一书,让我们体验到他作为一名医生的骄傲与无能为力。作为一名医生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发生在死亡前的叫临终,发生在临终任何好的行为和语言,都可叫临终关怀。在临终关怀这个过程中,死亡只占了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时间,其余都是人的心态和感情表达。告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何与即将离世的亲人告别,医院、医护人员在这个时刻能够给予怎样的指导和帮助,非常能够体现医疗的人性化。
完整的姑息治疗包括住院治疗、日间治疗、家居治疗、会诊服务、居丧支持以及教育和科研。按照这个标准,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还很多,居丧支持在我国几乎还没有纳入姑息治疗计划中。黄海力医生的故事无疑可以是居丧支持很好的一个范例,值得推广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