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任艺 ) 9月1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财政部下发《关于做好2016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分层对县级公立医院下达2016年重点任务,要求全国所有县、市都要完成组建县级医院管理委员会等6项任务。基层医院管理者表示,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这样的改革“有点困难”。
为加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的引领作用,对江苏启东、福建尤溪、安徽天长和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4个县级公立医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在10项任务的基础上,化解县级公立医院长期债务、药占比将降至30%、按病种付费病种达100个、县域内就诊率达90%。
全国所有县(市)重点完成以下六项改革任务:
1.组建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探索建立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医院的行政级别。
2.制定并实施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明确县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设备配置标准。
3.巩固取消药品加成的改革成果。
4.合理核定县级公立医院编制总量,创新编制管理方式,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
5.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实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扩大覆盖面。
6.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近年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取得一些成果,但同样对县级公立医院的发展甚至生存提出挑战。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惠及百姓层面作用显著,但在具体任务的落实层面,对于医院的考虑显得不足。陕西省岐山县医院院长张锋告诉本报记者,实行药品零差率后,破除了以药养医机制,但由于政府补贴有限,医务人员的收入受到明显影响,积极性大大受挫。
此外,新农合的总额预付制考虑得不是很全面。新农合就医患者数量增多,但又要求对医院的补偿进行总额控制,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医院开展新业务的步伐。“预计到10月,今年新农合补贴基本就用完了,剩下两个月需医院来预付新农合用户,这对医院来说是不小的压力。”张锋说,补助有限,又没有打通医院新的创收路径,对于医院来说,真的很尴尬。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卫生局副局长徐毓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部分县级政府放弃执行权利、公立医院缺少积极性,是导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例如,医疗服务价格是很重要的价格杠杆,政府应利用价格杠杆引导医院合理使用耗材,但部分县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不到位,使县级公立医院没有动力去启动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
张锋也表示,医改政策应与当地县域经济相结合,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不能套用一个模式,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用具体的综合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