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以“吗丁啉”为首的多潘立酮药品的安全性深陷舆论质疑。报道指出,多潘立酮具有心脏病风险,在国外多次被警示甚至限制使用,在国内却被当做助消化药使用,可以在药店随意购买。(源自CFDA官网)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总局(CFDA)对此做出回应,要求对多潘立酮制剂(包括马来酸多潘立酮制剂)非处方药和处方药说明书的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用法用量等项进行修订。但对于之前报道中备受关注的适应证范围以及处方属性,公告中未做更改。
在多潘立酮非处方药说明书“不良反应”中,修定了关于心脏病风险的提示。将“有研究提出日剂量超过30 mg以及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中,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或心原性猝死的风险可能升高”,修改为“有报道日剂量超过30 mg和(或)伴有心脏病患者、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中,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原性猝死的风险可能升高。”
在“禁忌”部分,原说明书中只禁止与酮康唑口服制剂合用,而此次修订还要求禁止红霉素或其他可能会延长QTc间期的CYP3A4酶强效抑制剂(氟康唑、伏立康唑、克拉霉素、胺碘酮、泰利霉素)合用。还增加了禁止中重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
说明书“注意事项”还增加了“本品用药3 d,症状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药物使用时间一般不得超过1周。”据了解,之前吗丁啉说明书上的推荐疗程是“在没有咨询医师的情况下,不得超过14 d”。
此外,说明书还删除了“建议儿童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的内容,不再推荐多潘立酮混悬液用于儿童。
PPI可降低华法林等药物
相关上消化道出血风险
服用华法林和抗血小板药物或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导致消化道出血风险较高。美国一项研究显示,质子泵抑制剂(PPI)的胃保护效果对使用这些药物的患者非常重要,可降低相关上消化道出血风险。(Gastroentero.9月14日在线版)
研究纳入97 430例新开始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其中,75 720例患者进入患者年的随访。结果显示,服用华法林未联合PPI治疗的患者中,每万患者年有119例因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治疗。接受PPI联合治疗的患者中,相应风险降低了24%。其他消化道出血住院(HR=1.07)或非消化道出血的住院(HR=0.98)风险未显著降低。
同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NSAID的患者中,未联用PPI治疗的患者每万患者年有284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联用PPI,风险降低45%。
血管内治疗再传捷报
大动脉远端取栓仍安全有效
美国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血管内治疗时,即使患者的血管阻塞部位位于大脑中动脉M2段,血管内取栓的操作仍然安全有效。(JAMA Neurol.9月12日在线版)
该研究共纳入522例,其中288例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234例患者接受最佳药物管理。血管内治疗手术在美国10家卒中中心进行。
结果显示,在卒中治疗后90 d,接受了支架取栓或血栓抽吸的患者更可能获得良好结局(改良Rankin评分评估),与药物治疗相比,良好结局比例分别为62.8%和35.4%(OR=3.1)。两组的症状性出血性卒中发生率相似,血管内治疗组中占5.6%,药物治疗组为2.1%(P=0.10)。
此外,研究者发现,年龄较小、快速恢复血流灌注、卒中严重程度评分较低、基线梗死面积较小的患者,血管内治疗后的预后最好。
早年使用抗菌药增加过敏风险
2016年欧洲呼吸学会国际大会上,荷兰一项研究显示,早年使用抗生素与湿疹和花粉病的危险因素增加相关。(Medscape网站)
研究回顾了1966-2015年发表的22项观察性研究、共394 517例患者评估湿疹的风险,另22项研究、共256 609例患者评估花粉病的风险。这些研究中,有12个研究、64 638例患者分析了两种病的风险。
结果显示,湿疹总风险比为1.24;横断面研究中湿疹风险为1.41,病例对照研究中为1.15。队列研究中花粉病总风险比为1.18,横断面研究中比值为1.56,病例对照研究中为1.14。
研究者认为,其机制可能是抗菌药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引起肠道微生物破坏,减弱免疫应答。
早期治疗RA患者超声指导随访并无作用
根据目前的建议,早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在ARCTIC结果基础上系统使用超声进行随访。而挪威一项研究显示,基于结构化超声评估的治疗策略并不能改善RA的结局。(BMJ.2016,354:i4205)
研究纳入2010-2015年238例患者,其中230例患者(141例)接受了干预措施,并且完成了主要结果的分析。122例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针对临床和影像学缓解的超声严密控制策略,116例患者被随机分配到针对临床缓解的传统的对照策略。在超过2年期间对患者进行了13次随访。主要终点为16~24个月间有临床缓解,无关节肿胀,以及影像学关节损伤无进展的复合终点的患者比例。
结果显示,在超声组22%(26/118)的患者达到了主要终点,在对照组,19%(21/112)的患者达到主要终点。次要终点:疾病活动、身体机能和关节损伤,两组相似。
阿达木单抗控制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疗效与风险并存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有失控性炎症的长期并发症风险,同时也受到长期糖皮质激素疗法的不利影响。一项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阿达木单抗作为辅助糖皮质激素减量的药物,可降低葡萄膜炎发作或视力障碍的风险,但会导致更多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N Engl J Med.2016,375:932)
该研究纳入非感染性中间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或全葡萄膜炎的成人患者,随机分配接受阿达木单抗(80 mg负荷剂量,随后每2周40 mg)或匹配的安慰剂治疗。所有患者接受强制性泼尼松治疗,并在15周的疗程中逐渐减量。
结果显示,阿达木单抗组治疗失败的平均时间是24周,安慰剂组是13周。与安慰剂组相比,阿达木单抗组的患者有更少的治疗失败率(HR=0.50)。
阿达木单抗组患者前房细胞分级变化、玻璃体混浊分级变化,及最佳矫正视力变化结果显著优于安慰剂组;但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概率也显著高于安慰剂组。
阿片类勿与苯二氮 类等中枢抑制药联用
8月31日,FDA发出黑框警告,强烈建议阿片类药物不要与苯二氮 类或其他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混合服用,以免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呼吸困难甚至死亡。(FDA官网)
FDA要求修订阿片类和苯二氮 类药物的药品标签及用药指导,具体包括黑框警告、警告及注意事项、适应证和用法、患者咨询信息等部分。
阿片类药物常用于止痛及镇咳,属于强效麻醉药品,用于中重度疼痛治疗,具有成瘾性,过量使用及滥用会有死亡风险。苯二氮 类药物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等作用,常用于治疗焦虑、失眠及癫痫。阿片类药物及苯二氮 类药物均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常用阿片类止痛及镇咳药包括阿芬太尼、丁丙诺啡、布托啡诺、可待因、二氢可待因、芬太尼、氢可酮、二氢吗啡酮、哌替啶、美沙酮、吗啡、羟考酮、羟吗啡酮、喷他佐辛、瑞芬太尼、舒芬太尼、他喷他多、曲马朵。
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物包括其他镇静催眠类药物、肌松药、抗精神病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