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9-22 总第470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9-22 总第470期
返回上层

总第470期

发布时间:2016-09-22

新闻

标题导航

扩大疫苗接种是控制乙肝感染的关键

发布时间:2016-09-22来源:《医师报》作者:苏宁宁   阅读: 549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研究者发表评论文章,探讨目前世界上关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预防以及HBV感染患者的管理,呼吁消除HBV从而提高对感染患者的管理迫在眉睫。(Lancet Infect Dis. 9月13日在线版)

慢性病毒性肝炎是世界上第七位致死原因,影响了全世界2.4亿人。对此WHO制定了宏伟的目标,计划从2015-2030年,减少90%的HBV感染者,减少HBV感染患者65%的死亡率。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的干预措施已产生了巨大的效果,预计到2030年,将会避免2.1亿人感染HBV,避免1100万的HBV感染者死亡。

相比之下,扩大婴儿疫苗接种覆盖率仅能减少4300万HBV感染者,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扩大疫苗接种率,其将减少18 700万的HBV新感染者。这是因为婴儿疫苗接种对于母婴传播并没有效果,而母婴传播正是HBV感染高发地区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虽然已有研究证实,孕晚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几乎可阻断母婴传播,但尚需更多研究来探讨抗病毒药物对母婴的长期安全性,因而在低收入地区,应优先考虑扩大疫苗接种率。

目前五大预防措施

★ 扩大婴儿疫苗接种覆盖率到90%;

★ 疫苗接种覆盖率到80%;

★ 针对HBV感染孕妇分娩前后抗病毒药物治疗覆盖率达80%;

★ 增加80%的抗病毒药物;

★ 发展HBV感染的治疗。

文章指出,HBV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但大多数情况一般是在中年以后发生,因而既往对于感染HBV后的抗病毒治疗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然而现在研究表明,对于感染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研究显示,当HB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疗率达到80%时,预计到2030年HBV相关死亡将减少65%,并且抗病毒治疗其耐药性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也很少,但他需要长期治疗。令人惊讶的是,发展治疗慢性乙肝的新疗法在减少死亡率上却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有些政策听起来虽然简单,但在低收入国家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譬如到偏远地区疫苗的运输、运输中温度的控制以及公众教育医疗护理人员的培训以及血液安全等。因而为了达到WHO所提出的在2015-2030年间完成的目标,我们至少需要5.5亿美元资金,而这个投资对于疾病的控制与预防无疑是重大的。

妇产

孕期过多摄入蛋白质会影响后代身高

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孕期更高的蛋白质摄入量与更短的新生儿出生长度,以及与7岁前更慢的线性生长速度有关。(Am J Clin Nutr.8月31日在线版)

该研究纳入1961对母子,使用食物频率问卷,对母亲孕早期和孕中期的饮食进行了评估,并对后代出生时、6个月、3岁和7岁时,测量了其长度或身高并计算年龄相关的出生长度z分数。

校正母亲孕期体重增加、父母身高、子女性别、胎龄、母乳喂养等多因素后,孕中期母亲蛋白质摄入量每天增加0.36 g/kg体重,后代长度z分数变化为-0.10,从出生到6个月,其长度增加斜率变化为-0.03厘米/月,从6个月到7岁,该变化值为-0.09厘米/月。孕早期母亲蛋白质摄入量和后代长度增加的关系,与孕中期类似。

研究者指出,在怀孕期间摄入更多的蛋白质,并不会增加胎儿和儿童的生长,甚至还会不利于后代早期长度生长。

blob.png

骨科

老年骨折前的营养状况可预测其恢复情况

日本一项研究显示,老年患者骨折前的营养状况可以其出院时的功能状态。(Clin Nutr.8月30日在线版)

该研究纳入了204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26.2±12.6)d,使用微型营养评价短表(MNA-SF)评估患者骨折前营养状态,使用功能独立性测量仪(FIM)评估骨折患者出院时的功能状态。研究目的是,探究骨折前营养状态,能否预测髋部骨折患者出院时的功能状态。

骨折前,25%的患者为营养不良,48%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风险,27%的患者营养状况良好。数据分析显示,营养状况良好组与营养不良组或营养不良风险组,FIM得分更高(P<0.01)。校正混杂因素后,骨折前MNA-SF评估是预测患者出院时FIM的独立预测因子。

研究者指出,老年骨折患者常会发生营养不良,骨折后往往无法恢复到以前的功能状态。因而早期对其营养状况进行充分的评估,进行早期干预,可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

blob.png

肿瘤

较高乳糖和全脂牛奶导致卵巢癌风险翻番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高钙和低乳糖饮食以及充足的日晒可降低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Br J Cancer. 9月15日在线版)

该研究纳入490例20~79岁的侵袭性卵巢癌患者,同时纳入656例健康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其进行电话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参与者的生活方式、每周乳制品摄入量和接受日光照射的时间。

结果发现,较高的乳糖摄入量和全脂牛奶摄入量,增加97%的患卵巢癌风险,而脱脂和低脂牛奶不会带来这样的风险,此外也未发现奶酪或酸奶与卵巢癌之间的关联。而较高的钙摄入量却会降低女性51%患卵巢癌的风险。此外,在夏天更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会降低71%的卵巢癌风险。

重症

机械通气患者夜间拔管死亡率更高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在ICU里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白天拔管才是最好的时机(JAMA Intern Med.9月6日在线版)

该研究纳入2000-2009年,165个ICU里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 97 844例≥18岁患者。研究中的“夜间拔管”定义为下午7点到早上6点59。结果发现,机械通气持续时间<12 h与夜间拔管的相关性最大。

该研究发现,对于机械通气持续时间<12 h的患者,夜间拔管和白天拔管患者的再插管率相似(5.9% 与 5.6%,P = 0.50),但夜间拔管患者死亡率更高(ICU死亡率:5.6% 与4.6%,P = 0.03;院内死亡率:8.3% 与7.0%,P = 0.01),夜间拔管患者的ICU住院时长更短(1.1 d与 1.4 d,P < .001),但是医院住院时长与白天拔管患者相似(7.0 d与 7.0 d, P = 0.03)。

在机械通气持续时间≥12 h的患者,夜间拔管后的再插管率更高(14.6% 与12.4%; P < 0.001)、死亡率更高(ICU死亡率:11.2% 与6.1%, P < 0.001;院内死亡率:16.0% 与 11.1%, P <0 .001);但住院时长,与白天拔管患者之间无差异。

因而,夜间拔管与白天拔管患者相比,他们的死亡率更高。

数据表明,夜间拔管患者的比例大约为1/5,与白天拔管患者相比,他们的死亡率更高;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存在?还需要更多的进一步研究。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