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9-22 总第470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9-22 总第470期
返回上层

总第470期

发布时间:2016-09-22

中西医结合

标题导航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痰”“湿”证探讨

发布时间:2016-09-22来源:《医师报》作者:林平  阅读: 639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LGC)是指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基础上,胃黏膜的异常改变,主要包括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目前,多数研究者赞同由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IM)-异性增生(ATP)-胃癌的演变模式。因此,干扰阻断PLGC对于胃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开展CAG伴IM和ATP的治疗工作已有多年,并初步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众多的临床报道及病理证实,中医药可使部分IM和ATP减轻或消失,使胃癌的药物预防成为可能。

中医认为“百病皆由痰起,怪病也因痰生”,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素特点,笔者团队认为CAG癌前病变作为慢性胃炎向胃癌发展的后期阶段,必在脾虚气滞的基础上痰湿不断加重。加之现代生活饮食杂乱,高脂高糖居多,易化生痰湿;以及地域气候影响,南方气候多湿热,湿性缠绵,因此推测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与“痰、湿”相关。笔者团队研究证实,CAG伴肠化患者的体质分布以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为主。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产生发展与“痰”“湿”密切相关,且有“痰”必有“湿”“痰”证多在“湿”证基础上发展而成;“痰”是PLGC的重要病理产物,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到癌前病变,病理产物终由“湿”化“痰”。因此,PLGC的治疗,应注意化痰湿、调气血、健脾胃、调肝肾。

blo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