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16-07-07 总第459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16-07-07 总第459期
返回上层

总第459期

发布时间:2016-07-07

检验

标题导航

跨界开拓检验行业视野 系统提高检验诊断能力

发布时间:2016-07-07来源:《医师报》作者:武冬秋  阅读: 584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blob.png


开幕式致辞

6月17~18日,2016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年会在厦门召开。来自全国2000多名检验医师参加此次会议。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张曼介绍,本次会议以“跨界开拓检验行业视野 系统提高检验诊断能力”为主题,设立“名家讲坛、跨界思考、智慧分享、焦点讨论”四大模块,开拓视野、更新理念。同时开展了24个专题论坛讨论关系检验行业发展的重要话题,旨在实现检验医师分会的“三结合、三走进”宗旨,为检验行业服务。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共同探索检验医学发展方向,突破行业发展瓶颈,分享检验专科人才培养经验。为建立检验行业特色专家队伍,弘扬热爱读书的文化氛围,展示各医院的科研实力和优秀青年的科研水平,本次会议特设“缘事业、赏美书、汇智慧”三大特色展区,展出我国特色专家团队、受到行业赞赏的书籍、集体投稿实力单位及优秀论文壁报展,同时进行热爱检验行业学术交流、思维创新、技术推广的企业优秀产品大型展览。

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袁亚明指出,目前检验医学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在临床实验室的实验设备高度自动化、网络化的今天,如何体现检验人才的专业价值,如何突破检验行业没有诊断性报告的壁垒,提高检验诊断水平、加强临床沟通成为现今检验医学发展的热点问题。检验医师分会积极应对检验行业发展的机遇,提出检验报告专家共识及规范,探讨各个疾病的诊断路径,为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预后判断提供了大量实验室数据。


名家讲坛

临床诊断的转化医学研究有待提升

▲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夏宁邵

由于预防与诊断等多方面的临床需求日益增长,而基础研究大量资金、人员投入,与临床医学缺乏沟通、各行其道,这就需要转化医学作为桥梁。

通过新的生物标志物、新的检测方法学或新的治疗手段的研发,以满足临床上对疾病防治的需求。作为连接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的桥梁,转化医学必须得到重视与发展。转化医学的作用,使用基础研究获得的成果满足临床需求,解答临床疑问;通过临床需求的反馈,指导基础研究发展方向。通过基础研究发现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通过应用研究完成对生物标志物应用、标本种类、检测方法、目标人群等参数的验证;在应用研究的指导下,确定临床实验计划。

目前,基础研究与转化研究间的比例严重失调;基础研究产出的研究成果对于人类的健康改善并没有显著提升。而成功的成果转化,对人群健康的提升有巨大作用,将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个体化医学检验是实施精准治疗的基础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检验科  尚红

个体化医学检测是实施精准治疗的基础。个体化医学检测临床应用广泛,预防预测:遗传缺陷、风险评估,如预测遗传性耳聋;疾病诊断:病原体诊断、肿瘤诊断、分子分型,如快速诊断支原体感染;个体化治疗:靶向治疗、药物敏感性、耐药性检测,如结核耐药检测;预后判断:药物反应、疾病复发,如HIV早期诊断病情检测等。

新肿瘤标志物ctDNA为肿瘤的发病风险预测、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等提供了非侵入性检测手段,敏感性大于80%(晚期肿瘤患者),其特异性高于CTCs,CFDA批准用于血浆EGFR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前我国个体化医学检测的前期问题是很难保证检测质量,存在医疗风险和隐患。为保证个体化医学检测质量工作,2015年至今,已发布4项技术指南,正在征求管理办法意见,还有4项技术指南待发布。个体化医学检测为疾病的精准诊治带来革命性改变!


培养专门的检验医师人才势在必行

▲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前任会长  丛玉隆

检验医学是建立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实验诊断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检验医学的发展离不开整个医学的发展,同时,也能够为临床医学等领域提供重要成果。

21世纪后,生命医学学科成为推动医学进步的显著动力。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3D打印等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转化医学的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很多基础性研究学科都成为检验医学的工具。据文献报道,如今,临床医生对患者诊断和治疗所需要的客观有效的数据(如来自核磁、CT、医学检验、超声、心电等),有70%以上来自于检验。从治未病到诊断再到后期的康复,一个疾病的全过程都需要检验的参与。

面对检验医学领域的飞速发展,如何选择适宜技术、如何选择合理项目和组合用在患者身上,是我们今天要面对的最大课题。

一名检验医师,首先应当是一名有临床知识和经验的医师,然后才是拥有检验技术的专业人员。检验医师要参与查房、会诊,频繁往返于病房和实验室之间。在医学分工如此之细、转化医学盛行的今天,检验医师应是分量很重的岗位。但我国却并非如此,其主要原因是我国检验医学的基础还很薄弱。

目前,我国急缺检验医师人才,从专业选择上看,最终留在检验科的医生少之又少。国内大部分的“检验医师”是检验科技师岗位的同仁,在今天的检验领域,他们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必须承认,想让检验医学为指导和配合临床发挥更大的作用,培养专门的检验医师人才势在必行。可采取“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一边培养新人,一边安排检验医师进行临床轮岗,尽快承担起连接临床和检验领域的桥梁角色。

直面问题积极应战

▲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会长  张曼

近年来,循证医学、个体化医学和精准医学迅速发展,检验医学一方面向自动化、信息化快速发展,同时也越来越向个体化、精细化发展。检验项目之多使目前已经负荷过重的临床医师没有时间深入、系统了解各项检验结果背后的病理意义。检验医学发展之快也使他们没有时间学习新项目的临床意义,导致非常有意义的检验结果被忽视或没有被应用。

由于检验项目专业跨度大、检测样本种类繁多、检测内容多方位、检测成分多维度等,采用一种诊断报告模式远远不能阐述清楚其内涵,因此提出分级报告模式。

一级:检测报告;二级:直接诊断报告,如《性病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三级:诊断报告,如《阿尔茨海默病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四级:综合诊断报告,如《肠道感染性疾病检验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五级:动态变化报告。检验诊断报告内容主要针对各检测项目的数量变化、形态异常、成分改变、病原体及机体的生理状态、病理生理等进行分析、描述和总结。

检验诊断报告将充分发挥检验医学知识体系的临床作用,体现检验知识内涵,也有利于检验人才培养,更重要的是协助临床医生从繁杂的、大量的数据信息中节省时间,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


(下转第19版)

微信图片_2017071310262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