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很多人感觉工作负担很重,要做的事太多,好像没个完。人们好像都知道什么可以让自己开心,钱多点,假期长点,工作得到提升。可这些东西一旦得到后,却往往仍然不开心。
增加收入能让人快乐?
钱越多,人越开心?老祖宗马克思“相对贫困”理论说,在工业化发达的国家里,工人收入已经很不错了,但相对于资本家来说,他们却仍然属于贫困,属于被剥削的角色,因而不快乐。这也是一个心理的常态,人对于自己所得的感受总是受制于与其他人收入的比较,也就是说快乐与收入绝对值可能不成正比。
根据在美国进行的调查,快乐与收入的正比关系只能持续到年薪5万美元左右,相当于中产阶级平均水平。此后,更多的钱不会再使人更快乐。也就是说,个人所得一旦足以保证自己所需,生活不再窘迫拮据,再多的收入就不再能够让人更快乐。
增加假期让人更快乐?
如果上班对于一个人是个负担与痛苦,那休假肯定有助于解除之。可如果人热爱自己的工作,减少工作显然不会增加人的快乐。节假日期间,人会进入一种“休眠”状态,与工作环境脱离,期待更长的休息,休假开始时的快乐难以持久。如果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回去上班就更成了负担。因此,假期带给人的快乐无法持久。
调换工作,得到晋升呢?在美国,工作流动性很大,而且,学位越高、职位越高的人调动的机会越多,而且,调动往往伴随着晋升。可是,追踪研究发现,虽然高级经理们每次调动都伴随着一阵春风得意的感觉,这种感觉在不到一年之内就发生急降。换句话说,春风得意的感觉只相当于一种宿醉。
为目标而努力才能快乐
如果对自己的人生与事业有明确的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肯定会使人快乐,这是物质目标例如钱所无法替代的。奋斗,发挥潜力,向着自己可以实现的目标努力,这些过程,而并非成就本身,是快乐的源泉。
目标明确,为之努力会赋予日常工作以内容,结构与意义,会促生出责任心。截止日期、时间表,乃至于掌握新知识以及与人交往的机会,这些都能让人在进展中感觉到自己在掌握着时间。因而都能带给人快乐。
在工作中结交朋友也能造就长期的快乐。朋友与紧密的同事并不需要很多,几个有意义的友谊就足以提升人的情绪。
快乐的人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有意义的感觉也可以反过来赋予工作以意义。其实,只要将工作视为建立关系的机会,或是哪怕是养育自己家庭非做不可的事,任何工作都有意义。
所以,要想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就要为一个明确的目标不断努力,结交朋友,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意义。钱、假期、提升,虽然有助却不会带来永久的快乐。